你要說你認識別的什么人,可能也不會幫你求證。
不是說你認識這里面什么人就可以進來。
但是黃三石不一樣。
黃三石剛才起身過來的那一桌,坐的可都是大腕。
真正的那種大腕。
不是憑著一兩部戲嶄露頭角就能稱腕兒。
“編導……叫什么名字?”
黃三石皺了一下眉頭,他不喜歡麻煩事。
但如果真的是認識的人,那他也不能裝作沒看到。
“王影,電影的影。”
“似乎有點印象,我去看看。”
過了一會,黃三石就把那人給帶過來了。
“走,跟我去那邊。”
順便走這邊叫上學生,然后黃三石回到了自己原先坐的那一桌。
“這位張影導演,打算拍一部介紹民間手藝人的紀錄片,哪位財神爺能伸個援手。”
紀錄片?
沒有誰有興趣。
現在紀錄片的制作方式基本上都是電視臺訂制。
類似于做任務的形式。
華視一月份的時候還開了個紀錄片頻道,專門用來播放紀錄片。
現階段正大力打造一個叫做《舌尖上的吃貨》的系列片。
電視臺自己出錢,都沒這些出品公司啥事。
不過,人家黃老三開口了。
紀錄片又花不了多少錢。
這個面子誰都會給。
幾個人面面相覷,用眼神交流著,這個人情誰來認領。
“老師,要不我來吧!”
站在黃三石旁邊,還沒來得及被介紹的小帥比居然開口了。
“你?”
黃三石不知道該怎么表達自己的懵逼情緒。
大佬們這才把注意力分給一部分給這個年輕人。
拍個紀錄片花不了多少錢。
但是這樣不問品質,不問回報,甚至都不問需要多少錢的粗暴作風,讓人有種老師傅碰到亂拳的不確定感。
“預算是多少?”林冬直接問王影。
“做出來的是一百八,我覺得壓縮一下的話,一百就行了。”
王影才不管到底是誰給錢呢。
只要能拿到制作費,讓他的項目能夠啟動就行。
“雖然是紀錄片,但也得講點質量吧,都一百八了,你還壓縮,那拍出來給誰看。”
林冬很失望。
還以為這送上門來的機會能多虧一點呢。
才一百八十萬!
而且你特么還要壓縮?
“呃……如果可以的話,那真是太感謝了。”
王影又不傻,錢多了自然就能多拍一點,制作的精良一些。
“如果講究點質量,需要多少?”
“那……那就兩百萬吧。”
林冬徹底無語了。
真是沒出息啊,都這么暗示你了,你居然才加二十萬。
系統已經對他提出了警告,他也不好繼續暗示。
于是菜市場買菜似得討價還價到此為止。
“這是我的名片,你在電影節之后去首都找我拿錢吧。”
林冬(克萊斯特文化傳媒)
手機:182********
地址:首都向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國貿大廈三期A座56層B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