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被留牌子——咳咳,沒有發紅包讓直接走人的是一位小姑娘。
或許應該叫做小小姑娘。
因為這位叫做張思諾的小姑娘,簡歷上顯示她只有10歲。
“這么小是怎么收到面試通知的,她才十歲啊,她還是個孩子。”林冬低聲的埋怨張三胖。
“再過些天我就十一了。”
小女生一副我能聽見,你們的悄悄話敢不敢再大聲一點的表情。
“喲,十一就不是小孩子了啊?”林冬忍不住想要逗逗她。
“……”小女生就瞪眼。
“三胖,咱就算不招明星,也得招成年人吧。”
“我……我怎么就不是明星啦,我演過電影《大地震》,還演過很多電視劇。”
“對啊,她演的大地震多好啊,我都看哭了,我的良心讓我沒辦法把她給篩選掉。”張三胖很有自己的原則。
林冬覺得很頭疼,他想做個能讓自己吃飯的節目,而不是一個帶孩子的節目。
“你們家大人來了嗎?”施珊珊問。
“來了,在外面。”可能是職場精英的氣場比較足,小女生張思諾老老實實的回答了問題。
然后小女孩的媽媽就被喊了進來。
“我們這是一檔品嘗各類美食的節目,您的女兒年紀太小,似乎不太合適。”施珊珊盡量比較客氣的商量。
“沒關系,沒關系的,其實我就想著,思諾最近沒接什么戲,又放暑假了,就給她找個機會到處吃吃玩玩。”
媽媽很有經濟頭腦。
《舌尖上的巫師》宣傳的時候說的是,瀏覽各地名勝,品嘗各地美食。
這不正好嗎?
又能吃喝玩樂,又可以賺錢。
只是為啥十歲的小朋友不可以?
十歲的小朋友人家也是明星,拿到過正經的獎項。
比林冬強多了。
最后,林冬他們還是勸服了小姑娘,沒有給紅包,而是給了一**冬的公司名片。
以后有合適的電影,可以進行合作。
并且還關注了微博,加了微信。
張思諾的媽媽帶著女兒心滿意足的走了。
很明顯,她有可靠的消息來源,對于克萊斯特文化傳媒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克萊斯特文化傳媒有真正懂行的人,可能很快就能查到一條去年的新聞。
2010年7月23日,中友傳媒經紀事業部向媒體表示,中友認可和珍視張思諾的表演天賦,已與張思諾的監護人正式簽約。
而林冬在孟超婚禮上發名片的時候,其中有一位正是中友的王華森。
三個月投五部戲,任何人都不會放過這其中包含的演藝資源。
賺錢的是錢場,拿獎的是人場,不管是哪一種,演員進了組都可以名利雙收。
第二天的面試基本上全都用紅包打法了。
只能指望第三天。
林冬和張三胖竟然在這里碰到了同班同學。
只要是北電的,那就可以加分照顧了,更何況是同班同學。
不過,林冬和她不熟,張三胖同樣不熟。
張三胖長得猥瑣,人也猥瑣,雖然也能找到活干,但干的卻是男扮女裝當替身的下賤勾當。
林冬不會拍馬屁,不會看眼色,大三了都還在跑龍套。
而人家魏婧顏大二就開始有戲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