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全程跟著打醬油,電影沒放出來,焦點放在他身上也沒什么用。
不過,大學生群體對他并不陌生。
“是林冬,那個吃貨啊。”
“他一頓飯能吃好幾個人的量。”
“人也不胖啊,真有型。”
“你看他那個表情,走神了吧,估計在想中午吃什么。”
“哈哈哈,為什么我覺得他挺可愛的啊。”
“但是他在箭箭扎心里面真的很讓人討厭。”
“人家那叫演技,有作品有話題,就是不炒作,這才叫演員,和外面那些小鮮肉可不一樣。”
“你該不會是他的粉絲吧。”
“怎么可能。”
“當他粉絲也不丟人吧。”
“他就是個吃貨!”
“你剛還說他是演員呢。”
“反正我不是他的粉絲,誰要是再說我是他的粉絲我就和誰急。”
林冬并不知道自己的粉絲現狀如何。
其實他還是有一些粉絲的,但是敢于公開承認的基本上都是吃貨。
但是在小破站上卻有不少關于他的作品。
比如有個up主就做了一個視頻剪輯。
“小林子治好了我的厭食癥!”
剪得全都是林冬吃東西的視頻,評論全都是類似胃口大開之類的,基本上就是一個吃貨的集中營。
小林子被封為吃貨教教主。
還有個視頻叫“慎入,國內男愛逗竟然如此饑渴”。
不點進去,還以為是什么有顏色的東西呢。
點進去之后就能看到林冬的鬼畜吃喝視頻,加快的吃喝動作,又是一款下飯的佐料。
至于“我的偶像不可能這么沙雕”,已經是小破站熱度第一的帖子了。
林冬這人綜藝感其實并不強。
他的大部分時間都顯得有點呆,而對于吃又表現的過于認真,所以就顯得很沙雕。
尤其是他跟著《為了黃金就是干》劇組四處跑著宣傳的時候,基本上全程無太多互動,動不動就“卡機”。
沒辦法,他有很多常識性的東西都不懂。
一個人從小開始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林冬才來一年,再怎么努力他也還會有很多地方懵逼。
吃貨、沙雕,別人的粉絲恨不得對自己的身份昭告天下。
林冬的粉絲則羞于承認。
只有在網上化身鍵盤俠的時候,才會以他的粉絲自居。
這些粉絲基本上全都是因為《舌尖上的巫師》而誕生的,他唯一上映的一部電影《箭箭扎心》并沒有給他帶來什么人氣。
甚至很多人因此而討厭他。
他有個外號就叫白眼狼。
這個詞在《舌尖上的巫師》評論區頻繁出現,這個時期彈幕還不流行,不然鐵定是一大片刷這個的彈幕。
林冬此時就在翻白眼。
是氣得。
《舌尖上的巫術》第一期的月點擊數據已經出來了。
一千三百萬點擊。
按照約定,企鵝視頻要為這一期給克萊斯特文化傳媒1600萬,外加第一季兩成的廣告分紅。
第一季剩下八期光是賣廣告就賣了五千萬。
克萊斯特文化傳媒可以分一千萬。
按照合約,這個需要第一季的月平均點擊量超過一千萬,正常情況下是第一季結束后才結算的。
但是企鵝視頻怕克萊斯特文化傳媒資金短缺,從而影響節目質量,所以干脆第一次結算的時候就給到賬了。
反正平均點擊量過千萬根本不是難事。
所以,克萊斯特文化傳媒第一筆錢收到的是兩千六百萬,納稅之后差不多也能剩下兩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