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的像正式開場前給味蕾來了個sap按摩。
噌腌制過的烤甘鯛,香氣四溢。
帶點甜味的肉添了些許復雜的層次。
刺身大拼盤,小青龍、金槍魚、北極貝、鰲蝦、三文魚、象牙蚌。
鮮美無比!
壽喜鍋,醬汁鮮甜。
軟糯的烤鰻魚,限量活海膽,厚切牛舌,烤羊排,炒銀牙,芥末章魚,溫泉蛋,鵝肝佐醬。
配著清酒、梅子酒。
林冬喝的是可爾必思,看著服務員幫他換下了第三個骨盤。
肚子里終于有點東西了。
這時候施珊珊站起來,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話。
話筒錄像什么都不缺,他們可是一家娛樂公司。
“大家好,不用站起來都坐著繼續吃,今天是我們克萊斯特文化傳媒的年會,也是我們的第一次年會,在這里……”
總之都是一個套路。
后首前路,感謝大家風雨相伴,展望未來,期望大家共創輝煌。
接下來也不用表演節目,敬酒就完事了。
領導講話這個可以躲,敬酒這個沒法躲。
好在大家都知道老板不喝酒。
端著意思意思就可以了。
工作人員們討好老板,為的是能夠升職加薪。
好吧,升職可遇不可求,加薪總可以了吧。
施珊珊一開始定下來的規則是升職加的多,職位不變的情況下按照績效考核,加薪幅度在3%到10%,如果有重大突破性表現,可以酌情更多。
不要覺得3%很少。
人家克萊斯特文化傳媒平均薪水在四萬左右,3%也有一千多塊。
你每年加工資能加一千塊嗎?
后來林冬給調整了一下,改成了5%到15%。
依舊是按照績效進行考核,他雖然以虧錢為目的,可是不能寒了那些努力工作之人的心。
誰也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的工作,工資加的還比不上整天混日子的人吧。
而藝人們討好老板,為的自然就是資源了。
公司投資電影電視劇,也不是沒有附加條件的,一般都會要求增加自家藝人的曝光率。
《北方和平》也給了一些角色到克萊斯特文化傳媒,只是角色都不怎么重要,還沒輪到拍他們的戲,所以暫時還沒進組。
其他電影電視劇也是如此。
比如,楊秋還去演了《一九四二》。
還有一個就是資源置換,克萊斯特文化傳媒投了中友傳媒的戲,如果中友傳媒沒辦法立刻回報,那就在其他項目上補回來。
這是業內固有的規則。
這也是周勃、孟超他們把自己的工作室掛靠過來的緣故。
克萊斯特文化傳媒旗下的這些藝人反正是不愁沒戲拍。
但是藝人們就像鯊魚一樣,他們對資源的渴求是無窮無盡的,資源有和資源多是兩回事,而資源多和資源好又是兩碼事。
誰不想像林冬這樣挑大梁,演一部大戲呢。
林冬的態度很明確。
正如他和陳景琦說的那樣,有什么才配什么位,你有多大本事公司就給你多大的資源。
公司不存在帶資進組的情況,不管是什么角色,你都要去試鏡,都要得到導演的認可,就連他自己其實也是這樣的。
導演不要求試鏡,他自己都非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