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演配角的,一場能拿兩千八百塊錢。
錢少,但是演的確實過癮。
滿座!
滿座!
連續好幾場都是滿座的。
這其中,林冬這個人氣演員真的起到大作用了。
他現在熱度還沒消退。
參演的《降魔西游》大賣十幾億票房,腎虛公子引得無數人指指點點。
主演的《推拿》在威尼斯拿了大獎,揚眉國際影壇,有種替咱們華夏人掙了口氣的感覺。
主演的《北方和平》五星同播,雖然還沒上映,但是電視臺都已經開始造勢了。
很多人都想去看看,這樣一個人演話劇究竟是什么樣子。
甚至有的人為了林冬第一次看話劇。
普通人和話劇就像是兩條毫不相交的平行線,知道有這東西,但是一輩子都可能接觸不了一次。
如果讓一個人他說出他知道的話劇名字。
他估計只能說出老舍先生的《茶館》或者《四世同堂》,如果連這個也不知道……那得是多正常的事啊。
現在發現,明星居然跑去演話劇。
這東西到底有什么魔力?
林冬也并不單單就演袁華,有時候也會和其他人換換角色。
第八場在津門文化中心大劇院的時候,沈多余被臨時叫去開會——他被邀請成為2014年春晚的策劃人之一。
春晚可不是臨時湊在一起拍拍就行,基本上都是半年前就開始籌備。
已經賣出去的票也不好改期。
還能怎么辦呢。
換人上唄。
一場劇大家演的多了,基本上誰的角色都能演。
這個時候就算讓林冬去演馬冬梅,他也能順順當當的給演下來,就是這女裝形象可能有點辣眼睛。
“林冬上,你的角色我另外安排其他人。”劇團的負責人直接點名林冬。
“行。”林冬覺得自己行。
事實證明,也沒啥不行的,買了票的觀眾普通認為自己這錢沒有白花,就是看過一次又追過來看第二遍的人,覺得袁華變成了人生贏家,有點不太適應。
最開始的時候排的很密集,十天就演了八場。
后面就的密度就稍微少一點了。
不過演出的地方也就不在首都和周邊城市了,劇組開著大巴車到處跑。
坐飛機是不可能的。
一場下來才三五十萬的門票收入,真懷疑夠不夠大家都坐飛機的。
林冬有時候并不和大家一起走。
他坐飛機。
時間不可能全都浪費在趕路上,這大概就是有錢任性的道理吧。
一千六百萬,一百萬給東北老爸老媽,五百萬還給了周勃,還剩一千萬在手。
身家千萬的人,自己花錢做個飛機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十一國慶節期間,話劇一天一場。
國慶結束的時候,林冬已經演了二十場,十二場袁華,三場夏洛,一場大春,一場王老師,一場陳凱哥哥,一場孟特,還有一場——馬冬梅。
終究,還是為藝術獻了身。
林老板羞恥的穿上了裙子。
國慶節的這一場直接上了微薄熱搜,隨后就有人聯系林冬拍女裝雜志封面。
并不是他女裝有多好看。
好看個毛線,實在是辣眼睛。
主要是大伙都笑瘋了,林冬身體力行的讓很多人都過了一個開心的國慶節。
不少人都吵著要再看一遍林冬的林冬梅。
林冬梅也成了林老板的綽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