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盛銀和睿表示,賣掉股權之后,他們對捷付睿通的經營狀況就一無所知了。
多次提出召開股東會、董事會,人家都不理會。
32%雖然不是絕對控股,最起碼也還有權查閱公司章程、監事會議決議、財務會計報告,對公司的經營提出建議或者質詢,但其查閱相關資料的要求被捷付睿通拒絕。
最后,盛銀和睿請求依法行使股東對公司的知情權,并提起訴訟。
直到現在,大米都沒能把這玩意兒買下來。
其實,他們就是耍無賴。
想要100%控股,人家不同意,既然如此,他們就故意惡心人家,非要逼的別人把剩下來的32%也交出來才行。
資本,任何資本都是貪婪而且無恥的。
相比較來說,裴潛龍的手段就讓人嘆為觀止了。
人脈廣闊,拿到上頭批準,前前后后不過一周多的時間。
當然,這也和克萊斯特納稅的干脆利索和好口碑有關,尤其是人家做慈善,從來沒想到拿慈善的錢去抵稅。
然后和中星的談判只經歷了一輪,半天時間就達成了合作協議。
4.2億是中星計劃賣給大米的價格。
裴潛龍沒有斤斤計較,直接吃了下來。
收購沒有了阻礙不說,還達成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戰略合作。
比如手機預裝軟件,比較綜藝廣告競標等等。
其實,克萊斯特如果自己申請牌照,應該也不難拿下,哪怕是在上面已經逐漸減少牌照發放的情況下。
由于前期發放了大量支付牌照,行業進入優勝劣汰的狀態,一些行業問題也逐步涌現出來,如挪用客戶備付金、偽造變造交易和財務資料、超范圍經營支付業務等,央行收緊了牌照發放,并對于一些違規企業進行了注銷處理,從2015年8月到2016年1月,央行先后注銷了三家企業的支付牌照,均為預付卡類牌照。
克萊斯特的優勢在于,它并不尋求支付業務的利潤。
而他本身所經營的業務都算得上優質資產——這不是廢話嗎,都還沒上市融資呢,而且各個業務部門一個比一個乖寶寶。
別人家的直播在走擦邊,別人家的視頻網站各種惡俗,別人家的網購平臺假貨爭議不斷。
而克萊斯特從來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就連電影投資方面,克萊斯特也有非常大的比例傾斜到了文藝片。
在大佬們的眼中,這是一家有良心有情懷的企業。
不過,自己申請實在太慢了,沒有個一年半載根本申請不下來,遠遠沒有并購來的干凈利索。
毫無疑問,隨著上頭牌照越發越少,通過并購的方式獲得牌照也會成為常態。
后面還有團美、唯品會、美的等一大批有互聯網業務的公司需要這種牌照,牌照的價格只會越炒越高。
買下來,只要不被吊銷,基本上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此外,裴潛龍還需要支付一筆遣散費,讓原本快聯支付的人離開這家公司。
克萊斯特不挑人,可是也沒必要養著他們。
這件事林冬給了十個億,現在還剩下五億多,什么都算上,也可以發五個億的紅包,裴潛龍覺得這樣足夠了。
當然,如果林總繼續砸錢,十億他也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