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研究人工智能的兄弟,來組隊了,新團隊新事業,來了就是元老,貓廠芯片做后盾,多個事業部市場渴求,第一個項目已經立項,投資數十億,本人本科清華,斯坦福碩士,還在麻省理工混了兩年,不好糊弄的,來真正的高手。”
“無人機方面的要不要?”
“要!”
“智能家居的有沒有機會。”
“來吧兄弟。”
光頭的腦袋在大廳里的燈光照耀下锃锃發亮。
他腳穿47碼大拖鞋,拿著喇叭一邊走一邊喊,周圍很快就聚集了一堆人。
“還有誰,還有誰有技術,自信一點,別覺得不靠譜,一般人眼中的不靠譜,說不定就是未來科技的新風尚。”陳小蠻拿著話筒問。
“我們公司是從事VR/AR研究的,但是因為資金匱乏,還有我是個技術宅不擅長管理,現在馬上就要倒閉了,我打算把公司和自己一起賣給貓廠,你們要不要?”
陳小蠻這邊話剛落,立刻就有一位接話。
“……”陳小蠻沒有立刻回答,她需要林總的指示。
VR和AR,前者指的是虛擬現實,后者是現實增強,里那種虛擬現實游戲,就是這兩種技術作用的結果。
2015年一聲炮響,“三大廠”給我們帶來了PSVR、OculusRift和HTCVive,人們第一次看到了這個屬于未來的產業。
一時間投資者猶如發現金礦一般“失去理智”,各類VR產品紛紛上市鼓吹概念,撈得大把投資,沒有VR產品的科技展會更是會被人質疑OUT。
整個行業像是進入了一場科技的“大躍遷”,視場角、邊緣畸變、陀螺儀等名詞接連沖擊著人們的大腦。
進入2016年,僅僅一年時間,輿論風向大變,VR遭遇滑鐵盧。
市場跳水、產品滯銷、行業開始反思、資本開始冷靜、企業倒閉一環套一環。
剛才這哥們的公司倒閉,絕對不是個例,而是整個行業寒冬的結果。
2016年被稱作是VR元年,可惜這個行業的元年才過了一半,立刻就進入了行業的寒冬,就連陳小蠻這種半吊子,都知道這玩意有多坑。
“答應他,這方面也做個布局吧,現在不行,不代表未來不行。”林冬說道。
“好的,林總。”工具人陳小蠻點點頭。
對還在忐忑不安等消息的這位說道:“回頭我們這邊會有人對你的公司進行評估,一定會給你一個合理的價格,如果你想服務貓廠的話,就開始組建你的新團隊吧。”
“哈哈,好好,我原本的團隊其實挺厲害的,我可以保留一部分嗎?”
“這個你自己做主吧。”
“謝謝陳總,謝謝陳總,謝謝貓廠,哈哈,從今兒起我就是貓廠的人了。”
創業兩年,賠了幾百萬,房子都被銀行給拍賣掉了。
一群跟著他打拼的兄弟眼瞅著就要失業。
這個瀕臨破產的技術宅,感覺世界突然之間就雨過天晴。
不僅公司可以賣點錢,自己的朋友們還可以繼續待在一起,甚至莫名其妙的就加入了貓廠。
眼下的互聯網巨頭,鵝廠、貓廠、阿貍都是求職者追求的熱門。
尤其是貓廠,創建時間最短,發展勢頭最快。
這種上升期的公司,處處都是機會,更何況他被安排了一個項目負責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