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和小組討論《我要出唱片》的時候,似乎碰撞了一個靈感火花,我們也要做選秀類節目。
在選秀類節目其實已經泛濫的今天,要怎么才能把選秀類節目做好呢?
讓網友們參與進來。
把它做成一個全民綜藝節目。
看來,必須加大推進力度,爭取明年能夠把這個節目推出來了。
我的團隊里,有幾個不錯的營銷天才,挺適合做這節目的,我只需要總攬大局,讓他們可勁的折騰就行。
之前我還一直擔心風險。
但是林總剛才不是說了嗎,花錢也是考核的標準之一,而且只要不亂花,就算是賠了也沒關系。
嗯,快男快女的名字都用爛了。
我們不如把《PRODUCE101》的版權買過來,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版,就叫《創造101》。
召集101位選手,通過任務、訓練、考核,讓選手在明星導師訓練下成長,最終選出11位選手,組成偶像團體出道。
國內目前沒有什么像樣的女團。
s最當紅的那些年,大街小巷也全部播放著她們的《不想長大》和《下一站天后》。然而當時代浪潮退去,日韓女團稱霸了這么多年后,本土卻再也沒有成功的國民女團出現。
最近的大概就是號稱花費五個億打造的超級女團1931,但是你大概率沒聽說過這是個什么玩意。
張錦程當時還感慨這群人不會做選秀,抄都抄不明白。
現在他決定親自出手了。
把自己想的東西,結合他覺得已經研究透徹的日韓模式,打造屬于內地的超級女團。
就算女團最后還是不溫不火,也最起碼火個綜藝不是嘛。
總不至于血本無歸的。
第一季先女團,第二季再男團。
從賽制、模式和節目理念上,遵循互聯網時代下的青年文化和偶像定義,打破以往選秀節目的傳統,將更多選擇機會留給觀眾。
張錦程還有一個想法,是早在做美食節目的時候就誕生的。
《舌尖上的巫師》已經被某鵝那邊做爛了,根本沒人再看。
我們不如重拾美食節目的類型,不過得改換一下形式,不如就做一個中餐在海外的美食節目。
林總不是一天到晚喊著要文化輸出嗎?
電影可以做到的事情,咱們綜藝部也可以做的到。
我把綜藝部做成公司最賺錢,最具有影響力的部門,林總看在老同學的份上,一定不會為難我吧。
我要養家糊口,再也承擔不起什么風險了。
裴潛龍這種就比較簡單了,你給他錢他也要,你不給他他也沒意見。
他享受的是吊打凡人的快感。
有錢沒錢都不影響他吊打李嫣紅,反正他也沒有跳槽的打算。
畢竟,這個世界上,蠢人太多,而能夠和他合拍的就太少了。
而林總,是為數不多能夠讓他服氣的人。
就連今天的這個發福利,也處處透露著高明的氣息。
其實,林老板的發福利策略非常的欠考慮——不是他智商不夠,而是他動機不純,他發福利的目的有些是為了趕人,有些是為了鼓勵賠錢。
這就難以避免的造成一部分人感動的過頭,而一部分人心中不服氣。
還好,殊途同歸,兩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差點就把大圓桌給燒了。
而林老板呢,還在為自己的一箭雙雕洋洋得意。
有一就有二。
既然系統松口了一次,下一次說服它就太容易了。
機器人都是傻子。
它可能還沒進化到理解人性的地步,而它又整天掛機玩,這輩子都不可能斗得過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