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這邊稱,一直在積極推進商業化發展,也有很明確的盈利目標,包括現在是有規模化的廣告收入的,收入增長情況也蠻健康。
但是無論如何,某乎真的是焦頭爛額了。
辛辛苦苦這么多年,剛剛有了6900萬用戶,而唐僧問答去年年中才成立,不過半年時間就有了五千萬,超過他們也是分分鐘的事情。
本來還可以把答主作為依仗。
沒想到人家直接就簽走了兩三百,如果按照三萬每個月算的話,那一年的花費就是一個億。
對于剛剛融資拿到十億美元的天天頭條不要太簡單。
而某乎的融資就沒那么愜意了。
2011年3月,某乎獲得李開復的天使輪投資,之后又獲得啟明投資的千萬美元A輪投資。
直到三年后的2014年,才完成由軟銀財富領投的22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這點錢根本不夠花。
不得不繼續尋求資本的幫助,終于在2016年年初的時候,開啟了C輪融資,一共拿到了五千萬美元。
貓廠旗下的凜冬資本花了1.86億華夏幣,得到了某乎10%的股份。
同期入場的還有某鵝。
只是他們出的錢更少,還沒貓廠多。
面對唐僧問答的壓力,某乎又到了不得不進行融資的時候。
融資這東西,有的是幾年融資一次,有的是幾個月融資一次,從周期方面來看,當然是越短越好。
這也就意味著項目發展迅猛。
你一個項目三五年融資一次,資本對你根本沒啥興趣。
比周期更讓人在意的,其實是估值。
如果估值提不起來,那是萬萬不能融資的,因為你很快就會發現這個項目不是你的了。
C輪的時候,某乎估值才3億美金。
而天天頭條完成D輪之后的估值是110億美金。
這差距有點太大了。
現在某乎又能估值多少呢?
資本市場反應的極其冷淡,不能變現,也沒有太大流量,更何況,它還遭受著視頻內容的重擊。
互聯網未來發展潮流之一毫無疑問是視頻信息流。
隨著手機的更新換代,網速越來越快,流量越來越便宜,長視頻、短視頻都將逐步擴大它們的用戶時長。
就連某乎的營收大頭廣告這一塊,其實也做的不那么順利。
遠遠比不上直播帶貨。
你讓答主怎么幫你帶貨,小軟文寫出來,逃不過某乎用戶們的火眼金睛,他們的人生經歷豐富的令人發指。
然后就是知識付費。
隨著2016年的知識付費浪潮席卷而來,某乎創始人據說在一次互聯網大佬們的聚會上手舞足蹈,認為借這個浪潮,某乎將成為BAT之外的第四家互聯網巨頭。
然后相關的付費產品紛紛上線,全方位無死角試圖將高能用戶轉化為高盈利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