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阿貍這邊最終還是賣掉了他們的樂庫。
只不過不是賣給貓廠。
而是賣給了貓廠和王姨云,三個億,兩家各出50%,瓜分了阿貍猩球的樂庫,然后再互相授權。
至此,音樂愛屁屁的三大巨頭形成,其余的都變成了蝦米。
圈圈音樂由于其龐大的流量支撐和樂庫存量,依舊稱得上是頭把交椅。
貓廠以不輸于圈圈的樂庫存量,還有龐大的市場份額稍遜一籌。
然而,當版權無法獨家,必須要對其他音樂平臺進行授權后,音樂平臺競爭將更考驗“軟實力”。
品牌營銷、產品功能優化和新業務的商業探索等軟實力競爭便成為各家比拼的新戰場。
當然,授權也不是免費的,拿了獨家授權給別家也能得到代理收益。
所以獨家依舊是大家爭奪的焦點之一,只是不再是唯一。
目前喵耳音樂主打音樂、K歌、社區、數字專輯,增值項目做得風生水起。
哪怕是自家的產品,你們用我的音樂也得給版權費。
而這些版權費一方面會成為喵耳音樂的營收,另一方面則會讓簽了分賬協議的音樂人受惠。
從變現的角度來說,喵耳音樂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完整生態。
音樂——綜藝。
音樂——短視頻。
音樂——直播。
這是圈圈音樂都比不上的資源。
某鵝現在拼了命的跟在貓廠的后面學著做直播、短視頻、綜藝和網劇,就是在彌補彼此之間的差距。
受大會員影響——大會員收益被分到了M站,以及瘋狂的版權采購,2016年的喵耳音樂略有虧損。
但是從2017年開始,大會員服務將會歸還各自的平臺,在哪個平臺開的會員,就屬于哪個平臺的營收。
廣告營銷部會幫助各個事業部經營廣告項目。
大數據分析,和靠譜的廣告品牌合作,推送到合適的人手中,轉化率更高。
根據裴擒虎的預估,2017年的喵耳音樂,保守估計至少能夠做到五個億以上的凈利潤。
市場環境再好一些,出現多一些爆款電子專輯的話,七億八億,甚至十億都不是問題。
他確實沒啥能力。
但是他三天兩頭的就找他堂哥請教,即便是被吐槽也面不改色。
大家都是成年人,小時候撒尿和泥也不見得比他哥和的差,憑什么他要一直聽他哥的——這種想法裴擒虎沒有,他還算比較有自知之明。
這輩子曾經冒出來過的野心就是當林冬經紀人。
可惜,被林冬給踢到了貓廠音樂掌門人的位子。
當然,他自己本人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也非常的不錯,不然裴公公也不會理他。
裴擒虎還有一個比較不錯的品性,就是他從不搶功。
集團里不少高管和中高層都是從他手底下走出來的,連喵牙直播的陳銀輝都是。
你只要事情做得好,我就夸大三分的幫你報功。
職場上這樣的領導真的很少見,普遍現象是功勞領導的,背鍋下屬的,不管出什么問題他都能摘得干干凈凈。
所以,喵耳音樂的各部門員工都比較賣力。
從2014年成立到現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就能盈利,估值其實早就已經不低于十億美金,躋身行業獨角獸行列。
這個身上到處都是缺點的庸人,也完成了一次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