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貓廠現在的行業地位,請陳景琦,請陳濤楊,還有其他老戲骨,都沒有太大問題,這點面子基本上都會給。
之所以沒那么做,那是因為綜藝歸根究底都是給人看的。
要的是一個節目效果,你能想象陳濤楊歪坐在椅子上,看著中間舞臺上的表演,慢悠悠的吐出一句芬芳。
哈比玩意,給朕叉出去。
而請來的這三個,基本上都算是有點演技,又比較適合綜藝節目的人。
杜啟喜團隊選人還是有點本事的。
林冬張昃來是當表演嘉賓的,和選手沒什么交流,就是表演完就走,連和導師都可以不用交流。
林冬選的片段不是張昃的電影。
其實,他原本是想選電影來著,選張昃在電影《追兇》結局的那一段。
不過臺詞什么的太沉重了。
所以他干脆的給換成了張昃最新上映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男女主火車上遇見的片段。
人家張昃在里頭的表演,如果讓林冬來簡單的評價一下。
那就是——炸裂了。
這也炸裂,那也炸裂,炸裂已經不是什么好詞了。
但林冬依舊愿意去如此的評價張昃。
值得起一座視帝獎杯。
表演這一段,林冬沒指望獲得什么喝彩。
因為人們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你除非能夠實現碾壓式的超越,不然很難超越原作。
林冬不求在表達這一段的時候超過張昃,他其實是模仿,讓人感覺不比張昃差多少就行了。
這大概就是惺惺相惜。
林冬選擇張昃最新的作品,最巔峰時刻的演技。
而不是隨便選一段張昃表現不夠好的時候,然后給自己留足夠的發揮余地。
表演類的節目,有一個很讓人頭疼的地方,那就是沒有道具,沒有場景,甚至沒有表達對象。
林冬只有一個人。
他在簡單的布置環境下,先是隨意得四處張望,隱約中看到對面火車窗戶旁邊的側臉好像是劇中女主駱玉珠。
他伸長脖子瞇著眼睛,仔細的審視觀察。
按照劇中的表現,鏡頭里駱玉珠的臉四分之三都遮在車窗后,但僅憑這模糊不清的側臉,林冬就認出了對方。
當駱玉珠身體前傾摔頭發時,林冬似乎看到了對方整張側臉,他眉頭微挑,然后眼睛都亮了。
導師們看著這個時候的林冬,內心其實并不平靜。
他們都看過這個片段,不認為林冬比張昃演的更好,但至少不差,說明林冬和張昃是同水平的演員。
難怪網上有不少人說,林冬是九零后男演員里頭最應該拿影帝的人。
而陷入了表演狀態的林冬,眼神死死地盯著對著火車上那個朝思暮想的身影,呼吸開始急促,激動,難以置信,害怕,膽怯,無所適從……
所有的情緒都涌上心頭,他慌亂地前后張望,在心里判斷此刻是直接下車還是先叫住駱玉珠?
他的手在車窗上摸索,手忙腳亂,試探著搖搖手想跟對方打個招呼。他把頭伸出窗外,嘴唇抽搐,他想叫出駱玉珠的名字,卻發現自己發不出聲音,嘴型是無聲的“luo”“luo”,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地試探。
當“玉珠”兩個字艱難地從嗓子里蹦出來,他的手無措地在車窗邊搖晃,然后眼睛發紅,情緒噴涌,大喊一聲“駱玉珠”!
當駱玉珠震驚地回過頭時,看到的是他模糊的笨拙且淳樸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