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毒藥,那也得咽啊。
而且,林冬身處娛樂圈,還經常關注投資信息。
所以他對于華夏資本進入好萊塢的命運一清二楚,基本上都被坑的不要不要的。
2016年《好萊塢報道者》總結的14部全年賠得最慘的影片中,有中國資本投資的就占了9席。
奧飛才靠小李的《荒野獵人》在內地賺到錢,轉眼就在《刺客信條》身上賠了出去。
李諳大玩新技術的《比利·林恩》最終虧損了幾千萬美元,廣進、復星都沒能逃掉。
《深海浩劫》、《神戰:權力之眼》、《分歧者3》讓電廣傳媒更是一年連中三刀。
2016年阿貍影業投資斯皮爾伯格的安培林后,這位大導演親自執導的《圓夢巨人》一上來就虧得慘不忍睹:投資高達1.4億美元,全球票房1.8億美元,也是全年虧損最慘重的好萊塢影片之一。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難道好萊塢風險就這么大嗎?
其實并不是。
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家那些鐵定賺錢的項目,往往不會出現在中方公司的合約里。
圓滿影業花5億美元投的環球影業片單,就不包括《侏羅紀世界》、《速度與激情》以及“小黃人”系列等大IP。
迪士尼的漫威、星戰大片一年卷走幾十億美元的票房,但都沒有華夏投資方的份。
估算出賺錢的,人家不給你機會。
那你自然就必須承擔起風險電影的學費了。
不管怎么說,華夏資本都是外來戶,對于好萊塢那一套的研究始終浮于表面。
然而……
林老板不怕啊。
來坑我吧,狠狠地坑,不遺余力的坑。
凡是不賺錢的,都拿來給我。
當初阿貍虧得最慘那一部,林老板恨不得為了他的好朋友杰克馬兩肋插刀,以身代之。
是的,如果那時候杰克馬能把項目送給他。
他和杰克馬就是好朋友。
巫師老爺的好朋友只有兩種,一種是一起睡過的……咳咳,是一起吃過飯并且付了錢的,一種就是幫他虧了錢的。
“如果傳奇影業不合適,那怎么就收購其他的好萊塢大廠吧。”林老爺想了一會,冒出來一句話。
傳奇影業35億美金,還要砍價,實在是太不過癮了。
既然系統說了,花在什么地方的錢,其實就是從什么地方取得。
咱花美金買其他的,那系統資金就是從米果那邊搶來的,何必非要收購自家這邊的資產呢。
傳奇影業雖然也還在好萊塢,但其實已經是國內的資產了。
“好萊塢電影公司……”裴潛龍很頭疼。
以前的好萊塢總是說十強或者八強,其實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說法。
1930年到1948年的黃金時代,那時候有八個比較厲害的,其中五個更厲害的,三個比較不那么厲害的,區別在于有沒有自己的院線。
1948年派拉蒙法案后,5大電影公司被迫將院線賣給第三方。加上電視機的普及,使得米高梅和聯藝合并、哥倫比亞賣身索尼、雷電華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