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投資人,他們也知道自己投資的是爛片。
可他們還是會投資。
刷錢的就不提了。
這些出品和制作公司就是為了推自己旗下的明星,雖然投資電影電視劇虧了錢,但他們可以在別的地方找回來。
而且,他們投資電影可不是一家一戶。
而是四處去忽悠。
甚至社會眾籌資金進行拍攝。
《金光閃閃·逐夢娛樂圈》就是如此,2500萬其中有1900萬是由很多人投資的,600萬是靠眾籌的。
主導項目的人,可能只拿極少的錢。
但是在拍攝的過程中,這他們卻能從制作成本里頭獲得不少的收益。
可以理解為,他們投的錢,在制作環節就已經回本甚至產生盈利了。
電影上映后票房慘淡,投資打了水漂。
那也是被忽悠來的人虧錢。
有些制作公司甚至就靠這個來生存,不然每年為什么會有那么多電影出來。
就拿2016年來說。
全年共生產電影故事片772部、動畫電影49部、科教電影67部、紀錄電影32部、特種電影24部,總計944部。
其中在影院上映有票房可查的不到400部,占比42%。
也就是說,近六成拍出來的電影并沒有上映過。
這個比例幾乎每年都沒超過50%。
這一大半的電影,相當一部分都是用來做局騙投資人錢的。
這才是爛片一大堆的根本原因。
現在,《金光閃閃·逐夢娛樂圈》的投資人,要求徹查劇組的收支情況。
那么,主創給出的財務報表很明顯就是遭到了質疑。
會有專業的團隊去核實。
在專業的團隊面前,很多東西都會被挖掘出來。
天價道具采買,一個水桶九百塊,凍一塊冰四千,搭個小棚子兩百萬……
或者租一輛車,本來是租的三天,寫成三十天,租金提高一倍。
人家發票什么的都沒問題。
租賃公司門兒清,非常的配合。
還有天價片酬分紅。
給演員一個高片酬,比如演員原本值一百萬,那咱給五百萬,到時候這五百萬咱拿走三百萬,給演員留兩百萬,演員應該不會不滿意吧。
誰會和錢過不去呢。
中介回扣也是一筆可以操作的錢。
攝影團隊,或者道具、舞美、音響、燈光等等。
我用你的,你就得給我錢。
此外,還有宣發。
這個更加不好把握價格,因為這是人和人之間的打交道。
而這些差價,不僅僅是錢的問題,也會因為以次充好,影響整部電影的質量。
兩千萬成本,你只拿兩百萬拍電影,剩下的一千八百萬買套房。
這尼瑪能拍出好電影才有鬼呢。
一年千部電影,爛片至少占九成。
“投資人要求核實,對賬目存疑,憑什么不能核實,如何核實確實存在問題,那這些涉事的人就得賠償損失。”裴潛龍很理所當然。
從某些方面來說,他其實比林冬更加的理想主義。
當然,他的理想主義是建立在手段和計劃之上的。
“如果所有賠錢的電影,都要求查賬,那以后就沒有人敢啟動電影項目了啊。”林冬不無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