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三粗的漢子還能看懷豬格格呢。
吃你家大米了。
《貓和老鼠》這一經典系列,最初在1938年由米高梅電影公司的動畫部門動畫師約瑟夫·巴貝拉開始創作。
1940年播出第一集《貓得到靴子》。
此時,并未引起米高梅的重視,希望制作人轉而制作其它影片,彼時后來觀眾們熟知的Tom、Jerry還叫Jasper、Jinx。
但《貓得到靴子》這部無臺詞、無配音的短片,卻贏得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提名,這成為《貓和老鼠》得以繼續制作的關鍵。
在第一集播出后,工作室內部發起為貓、鼠重新命名的競賽,約翰·卡爾的建議贏得了50美元一等獎,這對歡喜冤家也就有了現在的名字:湯姆、杰瑞。
這名字非常的經典。
和李磊韓梅梅差不多。
20世紀50年代,傳統的動畫短片面臨電視興起的沖擊,《貓和老鼠》也面臨過預算削減,低至原本預算1/5的情況。
1957年米高梅公司首次決定停止制作《貓和老鼠》短片,后在1961年恢復,在1967年又停止短片制作,轉型電視動畫制作。
相關數據顯示,在動畫的最初創作者漢娜和巴貝拉為米高梅制作的114部動畫短片中,有13部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從1943年到1952年的9年間,有7部短片獲獎,這打破了迪士尼在該類別獎項保持的連續獲獎紀錄。
雖然《貓和老鼠》最初不被米高梅看好,但最終卻是大放光彩。1961年《貓和老鼠》系列就成為了當時票房最高的動畫短片系列。
2010年米高梅電影公司宣布破產,至此《貓和老鼠》IP迎來易主。
后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可以說《貓和老鼠》伴隨著米高梅風雨飄搖,一直都留在米高梅的手里。
這東西和《007》一起,成了米高梅的一個象征。
現在,米高梅花落華夏資本。
這個資本既沒有通過收購米高梅來給自己臉上貼金,或者炒作股價,也沒有目光短淺的壓榨米高梅旗下的IP。
而且還給米高梅留下了“花不完”的現金流——多虧了收購價被大家里應外合壓到了最低。
一直不被米高梅重視的《貓和老師》,再一次得到了重啟。
新的米高梅高層團隊,并不是要通過這部動畫片賺多少錢,那根本不現實。
他們希望能夠重新打造經典。
讓更多的人知道,米高梅沒有退出好萊塢的舞臺。
讓更多的人知道,米高梅到了華夏資本的手里,并沒有變得更壞。
“如果林總您覺得這東西沒價值,我就跟那邊說,讓他們弄其他項目。”蘇瞳很尊重老板。
老板說啥就啥。
正常情況下,做個《貓和老鼠》,確實不如做其他更容易賺大錢的。
關于《貓和老鼠》的電影,米高梅是和華納一起做的。
華納已經參與出品或發行《貓和老鼠》系列電影達14部。
雖然米高梅和華納每隔數年就推出一部系列電影,延續和傳承這一經典IP,但是相較于《貓和老鼠》最經典的一集集的短劇集,《貓和老鼠》系列電影的反響相對有限,近幾年的電影表現也是明顯參差不齊,口碑不穩定。
票房自然也指望不上。
而被收購之后的米高梅,是打算短劇集和電影同時做的。
“不不,還是繼續做貓和老鼠吧。”林冬趕緊拉住蘇瞳的韁繩。
不是說他多期待《貓和老鼠》大獲成功。
不做《貓和老鼠》做其他的,風險更大好不好,萬一又是一部《007》,或者《波西米亞狂想曲》,那他干脆死了算。
不過,林冬也并不是一點都不干涉。
他必須要搞點破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