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器質性心臟病,腦血管病,糖尿病及其相關疾病,癌癥,免疫缺陷病,慢性腎衰竭,血液病,運動神經元病(漸凍人),肺結核,艾滋病。
這些疾病,有一部分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解決,還有一些根本就沒辦法徹底治愈。
貓廠上來就死磕這些。
不僅意味著距離盈利遙遙無期,也意味著前期巨大的資金投入。
“繼續說,有點意思。”林冬用一種鼓勵的眼神看著陳銀輝。
就喜歡你吃多了腦殘片的樣子。
“如果我負責醫療項目,我會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藥物,另一個是器械,在兩方面都要下狠手才行。”
夠不夠?
不夠我再加!
藥物這個就不提了,衣食住行重要,藥物也不差多少。
衣服9.9包郵。
穿的差點無所謂。
很多人一件衣服穿三四年。
吃飯也可以省。
現在的人大部分都不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大部分面臨的都是減肥問題。
住?
這個就不用說了,能買得起房子的人是少數。
大家都沒有,也就沒什么好比較的。
行……
華夏在基礎建設投入上一直非常舍得,你就算連個自行車也沒有,其實在交通上的花費也沒多少。
但是醫藥不行。
而且,大部分人都處于亞健康的狀態,這個狀態之下,隨時隨地都能幫你的錢包瘦身。
至于醫療器械。
目前,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在全世界基本被美歐等外企壟斷。其中小果子的企業掌握了超過40%的市場,歐洲掌握超過30%的市場。
對于華夏來說,通用診療設備、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彌補生理缺陷的康復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內窺鏡、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等為主要進口產品。
華夏占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約14%市場份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具有價格優勢的常規產品,包括中小型器械及耗材類產品,僅有部分產品具備了和進口醫療器械分庭抗禮的實力,例如監護儀、麻醉機、血液細胞分析儀、彩超和生化分析儀等。
市場實在是太大了。
“你覺得這兩手都要抓,得投入多少錢?”林冬對陳銀輝已經非常滿意了。
有種我家傻孩子終于長大的欣慰。
這貨一直是個賺錢貨,現在也終于能夠看到賠錢的可能了。
卻根本沒有猜到,陳銀輝垂涎的是醫療產業那龐大的利潤。
從全球處方藥與醫療器械規模的對比看,兩者的比率約為2:1。
2016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同比增長超過4%,達到3870億美元左右。
這個市場一點也不比芯片差。
“老板,如果我來負責醫療產業的話,我首先要成立一個大醫療實驗室,高薪聘請鍋內外的專家參與成立項目并研發,如果可能的話,我還想在全球范圍內收購具有真正實力的醫療研究機構。”陳銀輝被鼓勵了之后,已經開始忘乎所以了。
成立醫療研究機構,這種事并不是不行。
在鍋內,獨立醫學實驗室的發展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
直到2009年,通過出臺鄭策才最終正式確定了獨立醫學實驗室的合法地位。
截止目前,我鍋獨立醫學實驗室共有1370家,業務量占整個醫學檢驗市場的3%左右。
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這個比例達到40%~50%,在社會化服務高度發達的霓虹,則高達67%,發展潛力巨大。
當然,國內的實驗室的定位不是研發,而是檢驗。
那可不是一般的賺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