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閑心頭一片惘然,知道王啟年當時冒險下山來尋自己,是害怕自己以為皇帝已死,一翻手走上了爭奪帝權的道路。他的手微微用力,將這團紙揉成一團,面色難看至極,再也沒有人陪他說笑話了,蘇文茂的水準比老王差很多
他低著頭,看著老王家的小院,不知怎的,想到了很多年前的那一幕。
那時他還是個初入京都的少年郎,什么規矩也不懂,愣愣地去了慶廟,遇見了自己的妻子,傻呼呼地去了監察院那座方正建筑,看見了一張死氣沉沉的臉,慘白的牙齒,兩頰的老皮。
那就是王啟年。
那時的王啟年是一個已經被文書工作消磨了精神的官員,整天就在監察院里等著退休的一天,然而他是范閑遇見的第一個人,從此他的人生便發生了變化,回到了當初江洋大盜生涯時的緊張與有趣。
范閑與王啟年的相遇是一種緣份,正是這種巧遇,讓范閑無比信任他,王啟年也無比忠誠于他。他改變了王啟年的人生,他所有的秘密王啟年都知道,甚至包括箱子,鑰匙,心思。
王啟年不止是他的下屬,更是他的好友,他談話傾吐的對象,這種角色,不是誰都能替代的。
而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為了范閑自身的安全、將來,迫不得已選擇了銷聲匿跡。范閑臉色有些發白,心想著你們都走吧,就把自己一個人扔在這不是人呆的地方。
然而片刻之后,他想通了,對著這方小院行了一禮。自己的秘密太恐怖,或許讓王啟年這些年活的都極為難受,壓力巨大,說不定對方更喜歡以前渾渾噩噩的日子,更喜歡沒有壓力的生活。
希望王啟年一家的將來能夠平安。
范閑嘆了口氣,走出了院子,回頭看著身旁一臉沉默的沐風兒,皺了皺眉頭,說道“哭喪著個臉做什么你媳婦兒都生第二個了,難道還記掛著老王家的閨女”
王啟年走后,范閑的身邊必然要有個親隨,最合適的人選鄧子越遠在北齊上京,艱難地執行著任務,蘇文茂在內庫又不能動,別無辦法,范閑只好把沐鐵的侄兒提拔了起來。
跟了一個月了,這小子的忠誠沒問題,可就是不如王啟年有趣而更多的不習慣與不方便,才讓范閑想明白,王啟年大人遠遠不止是一位捧哏,他的能力其實都隱藏在笑容之下,平時自己沒有怎么發現而已。
一念及此,他的心思更淡了,淡的如水一般毫無滋味。
遲了兩個月的封賞終于下來了。除了一應文臣早在叛亂之初,便各自填了空下了的職缺外,真正在平叛事中立下大功的各路人馬,終于迎來了宮中的旨意。
葉重加官進爵,厚賞,入京任樞密院正使,然而京都守備師統領的職務卻是交給了蕭金華,就是最后將太子一路叛軍堵在城內的東華門統領。
而當初的十三城司統領張德清,則是被俘之后被凌遲而死,誅三族,這是整個叛亂之中,最重的一項處罰,范閑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與皇帝硬抗,雖然他知道張德清的堂兄堂弟和這事兒沒關系,但他更清楚陛下在張德清問題上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