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四方的街巷中漸漸走來了許多慶國的百姓,這些百姓們穿著顏色不一樣的衣飾,帶著貴賤不同的氣味,被皇宮響起的鼓聲召喚,緩緩向著宮前的廣場行來。人群越聚越多,漸漸聚滿了整座闊大的廣場,密密麻麻的,有如螞蟻一般。
從清晨天未亮起,京都府及各級衙門里正便開始在各處敲鑼打鼓,貼出告諭,通知所有京都的百姓,今天會發生什么事情。
只要刀尖不是落在自己的身上,這些百姓們總是有看熱鬧的興趣,尤其是所有人都知道,今天要被陛下處于極刑的大官乃是那個一直神秘莫測的監察院院長陳萍萍,所有百姓的興趣更為濃烈。
監察院在慶國民間官場上的名聲太響亮,形象太過陰森可怕,而那位坐在輪椅上的老院長,沒有幾個人真正親眼見過,所有的人都向廣場上圍了過來,他們想看一看,這個大人物是不是真如傳說中所講的那樣三頭六臂,滿身黑霧,有如魔鬼一般。
尤其是知道這個監察院的魔鬼,竟然不忿陛下處置,喪心病狂于宮中行刺咱大慶朝英明神武,仁愛萬民的皇帝陛下,所有百姓的心中都生起了一股發自內心的憤怒,他們要眼睜睜看著這個惡徒是怎樣在皇權的光輝下被灼成一片黑煙。
監察院這幾十年來一直以神秘和陰森著稱,雖然一直針對的是慶國官場,然而行事狠辣,手段可怕,而得罪了文臣,則是得罪了天下的士大夫,也便是得罪了天下的言論,所以監察院在民間的名聲一向極差。
在民間的傳說里,監察院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陰森衙門,最擅于屈打成招,嚴刑逼供,殺人如麻。或許監察院真有許多見不得光的手段,但是這滿京都,滿慶國,滿天下的百姓又能知道多少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
雖然這些年里,監察院里出現了一位光彩奪目的小范大人,稍微沖淡了一些監察院的黑暗氣息,然而他主持院務的時間畢竟還短,還不足以改變在民間已經根深蒂固的對監察院的印象。
澹泊公范閑,能夠改變的東西畢竟不多,慶國民間的百姓士子對于范閑的崇拜敬仰,更多的還是集中在他這個站于云端的個人形象之中,對于監察院卻沒有太多改觀。對于京都百姓來說,監察院一處或許多了些人煙氣息,然而對于那座方正的陰森建筑卻是依然沒有任何好感,反而下意識里有一種畏怯,畏怯的延續便是無來由的憤怒
傳說中無比可怕恐怖的黑暗頭子陳萍萍,馬上就要死在自己的面前,所有的京都百姓,都感到了一絲隱隱的興奮激動。或許這只是身為百姓所自然流露出來的一種情緒,此生能夠有機會看到一位本來只存在于傳說中的大人物慘死在自己的面前,為自己將來無趣的人生多些酒后的談資,或許本來就是一種不錯的休閑活動
就像幾年前春闈案發,在鹽市口,那些禮部官員的頭顱被砍了下來,在法場上骨碌骨碌滾著,還險些被野狗叼走,僅這一幕,便不知填滿了多少京都苦哈哈們的無聊時光,送下了多少杯渾濁的劣酒。
再比如三年前京都叛亂,同樣是在鹽市口,不知道有多少參與叛亂的將領被斬首于此,那血涂紅了半條長街,數日之后還往天上滲著血腥的味道。還有那個十三城門司統領張德清,被凌遲處死的時候,叫聲那個慘啊。
這三年里,張德清的死狀,在不知多少唾沫星子的陪伴下豐富著京都百姓的生活。然而這些近年來京都發生的大事,當然都及不上今日,因為今天死的是監察院院長,是世人皆知的陛下最忠誠的那條老黑狗,然而這條黑狗居然瘋了,要被屠了,哈哈
而且今天行刑的地點不是鹽市口,也不是刑部前的殺場,而是皇宮之前,廣場上慶國開國以來,在皇宮前被明正典刑的官員,大概也只有今天這一位,百姓們興奮地想到這點,不由又在心頭憤怒起來,那個叫陳萍萍的大官,不知道做了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才會死在這種地方。
不是沒有人因為監察院而想到那位小范大人,但是所有觀刑的人們都下意識里忘卻了這點,他們也從來不認為小范大人和那條老黑狗之間有任何關聯。他們只是一些很普通的市井百姓,他們不知道統治這片國土的那些人物之間的糾葛,就算有些小聰明的人們,大約也只會往另一個方向去想,陛下剛剛將監察院交給小范大人,便要殺死前任院長,大概是替小范大人清洗過往監察院里的阻力和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