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陛下太薄情,太讓人心寒,讓那個年青人留在京都之中,并且****加權,看那種趨勢,哪有停止的一日。就算陛下活著的時候,那個年青人動彈不得,可日后呢?自己和陛下都死了之后,那個年青人難道不會翻舊帳?
自己參與了謀殺葉輕眉的驚天命案,難道指望她的兒子不翻舊帳?
自從幾年前,澹州那位年輕人被陛下召到京都,老爺子的心里便多了一絲寒意。除了陳萍萍、范建之外,誰也沒有想到,老爺子早就清楚了范閑的身世。
只是老爺子沉默著,甚至比以往那些年更加沉默了,所以前幾年里,秦家竟是在朝中安靜的有些古怪了起來。
因為那個年青人是陛下的骨肉,所以老爺子不可能提前做什么,他只是在看,在看陛下究竟會怎樣安排這個年青人。
初始的時候,老爺子很放心,因為那位年青人似乎只是個紈绔子,成日與靖王世子留連妓寨,爭風吃醋,暗夜打拳,沒有表現出什么特別的地方。
接著,老爺子微微擔心,因為那個年青人要娶晨郡主,要準備接手內庫,而且在殿上一夜三百詩,名動天下,可他馬上就放下心來,因為區區內庫,又怎在軍方領袖人物的眼中,財富再有力量,總敵不過刀槍,詩文如何驚艷,也禁不住馬蹄陣陣。
可是漸漸的,事情的發展讓一直冷眼旁觀的老爺子警惕了起來,因為……春闈的事情,直到此時他才知道,原來陛下暗中讓這個年青人擁有了監察院的提司腰牌。
老爺子身為軍方第一實權人物,過往這些年里,不知道與監察院配合了多少次行動,當然最清楚陳萍萍與監察院的恐怖實力,所以他感到了一絲不安,于是選擇了第一次表態——向陛下進言,讓范閑出使北齊。
他知道這一次出使絕對不是表面上那般輕松,因為有肖恩,還有很多艱難。老爺子在進言之后,便再次地沉默了,他暗中祈禱著,最好那位年青人就永遠留在北齊,再也不要回來的好。
可事情的發展再一次讓他失望了,范閑好好地回到了慶國,并且擁有了更多的權力與名聲。
……
……
老爺子再一次沉默了,他安靜而沉穩地注視著那個年青人,看著他在京都內與二皇子斗的不亦樂乎,看著太學,看著懸空廟,看著宮中,發現這位年青人果然如自己所預料的那般,厲狠,聰明,不惜代價,記仇。
強大。
老爺子感到了一絲恐懼,雖然此時的范閑依然遠遠不足矣令他恐懼,但是每每想到當年的那個女子,想到范閑是她的兒子,看著范閑似乎正在走著那個女子一模一樣的道路,用極短的時間便獲得了極大的權力,并且比那個女子更狠更毒的時候……他有些畏懼了,加上不清楚陛下究竟是怎樣想的,所以他在沉默之外,開始試圖尋找一個溫和的法子。
他在賭,賭范閑永遠不知道老秦家與當年的關系。
所以老爺子選擇了退讓,不問不理,甚至在陛下因為范閑之事震怒,而打了都察院御史一通廷杖之后,老爺子直接選擇了稱病不朝,也不去樞密院視事,只是安靜地留在家中養老。
陛下在扶范閑,老爺子便要退讓,一直退讓到底,以避免當年的舊事被人翻了出來。
老爺子知道陛下有這種狠勁兒。
這不是與陛下賭氣,而是在向陛下表示自己的安份,也是下意識,不想在朝中與范閑打交道。而另一方面,老爺子安排自己的兒子與范閑交好,還請范閑到府上一敘,近距離地觀察了許久。
……
……
如果后來的事情一直這樣發展下去,或許老爺子依然可以將范閑看成一位值得尊重的晚輩對待,秦家的大門可以永遠向范閑敞開著,可是誰都知道,計劃永遠及不上變化來的那樣迅猛和讓人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