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閑相信,就算是自己處在這十幾柄長刀之間,也只有去逃命的份。但他朝著那個灰衣人走近了一步,臉上帶著詢問與憂慮的神情。
灰衣人正是監察院雙翼之一王啟年,范閑的絕對心腹,今日陡逢大變時,他在山腳下率領監察院眾人布防,此時早已被震驚的不知如何形容,沒有與范閑多說什么,直接在刀手們的環峙之中,跪在了皇帝與范閑的面前,沉聲說道:“叛軍五千,持弩,全員皆是箭手……”
山巔上的眾人同時間因為這個消息而安靜了下來,首先這條消息證明了皇帝的判斷,來襲的叛軍是燕小乙的親兵大營,也只有燕小乙這種箭神,才能將自己所有的親兵大營訓練成千里挑一的神箭手。
箭程雖不比弩遠,但卻比弩機的速度更快,黑夜之中五千神箭手來襲,傳說燕小乙的親兵大營里全部是長弓手……難怪山腳下的禁軍與監察院中人抵抗的如此吃力。
皇帝看著跪在面前的王啟年,沉聲問道:“戰況如何?”
王啟年語氣一窒,馬上應道:“遇襲之時,臣便上山,未知眼下戰況。”
皇帝冷哼了一聲,卻沒有繼續表現自己的不滿意。遇襲至今時間極短,山上山下距離極遠,除了那幾枝令箭報警之外,王啟年是第一個沖到山頂報訊的官員,看他慘白的臉色,便知道這極短時間內的上山沖刺,已經消耗了他絕大部分的精神內力。
“五千長弓手……”皇帝忽然冷笑了起來,“便想全殲兩千禁軍,小乙可沒有這樣的野望懷手段,真好奇此時在山腳下指揮的高人是誰。”
叛軍封山,此時不攻,情勢有些古怪,范閑望著王啟年直接問道:“突出去沒有?”
監察院行事依規程而行,上級有問,下屬自然清楚問的是什么,王啟年面色微變,對范閑稟報道:“六處十七員,全死。”
范閑面色不變,問道:“確認?”
“確認……”王啟年低頭稟報道:“在山腰時曾經回頭,西南方與西北方向兩條安靜路徑上有遭遇戰,有高手潛伏。”
范閑眼瞳微縮,心頭痛了一下,強自壓下愈來愈濃怒意與悲哀,六處向來行走于黑暗中,燕小乙親兵大營中,哪里有這樣習慣于刺殺的劍手?能夠在夜色中將自己的屬下全數殺死,證明那些刺客本身的品級比六處劍手的水準高上很多!
他接著深深地看了王啟年一眼。
王啟年沒有點頭或是搖頭,只是撐在地上的右手微微挪動了一下。
范閑在心里嘆了口氣,知道王十三郎還算安份,稍微放下了些心,回身望著皇帝,沒有斟酌,直接平靜說道:
“陛下,東夷城的人也來了。”
……
……
聽到這句話,皇帝沒有絲毫反應,似乎在等待著什么。片刻后,姚太監從石階處走了回來,在皇帝的耳邊輕聲說了幾句什么,皇帝的臉色逐漸陰沉了下來。
范閑此時才知道,第一枝警箭升起時,姚太監便已經安排虎衛著手突圍傳訊,然而此時得到回報,確認此次突圍已經失敗。
監察院六處的劍手與強悍的虎衛,兩次趁夜突圍,均以失敗告終。東夷城究竟借給長公主多少高手?難道那個劍廬里生產出來的天下最多的九品高手,今天……全部都匯聚到了大東山的腳下?
四顧劍來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