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如雷,黑騎座下的馬沉默奮力前行,秦家騎兵座下的馬卻悲鳴亂跑,就如同它們背上的主人們此時的心境。黑騎的追殺速度太快,片刻間,竟追著秦恒所在的先鋒營斜斜向廣場內深入了一段距離,與后方的大隊脫離開來。
這一幕看著實在是令人心驚膽顫,四周盡是叛軍,秦老爺子和葉重早已反應過來,命令屬下叛軍快速向西北方那個缺口處合攏,務必要趕在黑騎得手之前,與秦恒接觸。
如果讓逾萬叛軍成功合圍,黑騎再如何強橫,也只有死路一條。當然即便黑騎此時成功地依范閑令斬殺秦恒,只怕最后依然是死路一條。可是以荊戈為首的黑騎,似乎根本沒有考慮一點,于萬眾矚目間,于無數叛軍的包圍中,在寬闊的宮前廣場上,這般不要命的,勇敢到甚至有些囂張地追綴著秦恒先鋒營的尾巴……
塵煙漸起,一百多名黑色的騎兵在數萬叛軍的眼皮子底下,追殺著數百名秦家精銳騎兵,這種絕決的姿態,這種狂妄蔑死的氣勢,這個令人心悸的畫面,必將長久地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一道塵龍,數百騎兵舍生忘死的追殺,由廣場西北角,一路貫穿入廣場中央!
……
……
秦恒不是弱者,不然不可能在三十幾歲的時候,便成為了京都守備師自葉重以后第二年輕的統領大人,也不可能年紀輕輕便成為樞密院的副使。對于戰場上的局勢,這位秦家的第二代領軍人物,毫無疑問有自己的智慧和判斷。
他擅于領兵,而且反應極快,當黑騎的影子出現在他的眼簾側邊后,他馬上作出了決斷,進行了第一次的正面沖撞,只要能夠敵得住第一波的攻勢,后方大隊續來,對方區區兩百余騎,根本造不成任何的影響。
只是今日京都之戰實在和戰場上的廝殺有太多的不同,正陽門下的巷戰也和往常兵法書所描寫的巷戰有太大差異,秦恒從來沒有想過,監察院這種以情報暗殺存世的部門,居然在巷戰中能夠爆發出如此巨大的威力,讓秦家騎兵損失慘重,同時也消耗了太多的士氣和精神體力。
而最關鍵的是,秦恒萬萬沒有想到,那區區兩百人的黑色騎兵,居然擁有如此強大的氣勢,快速的沖擊力,和冷酷到了極點的殺人手段。
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前鋒營的五百騎兵,竟然連對方的第一波攻勢都沒有抵擋住,被對方狠狠地切成了兩截!
秦恒的心里寒冷,反應卻是奇快,快馬加鞭,根本不在原地與黑騎對殺,而是直接加快速度,領著自己的騎兵向著廣場中央沖去,四周全部是叛軍的人,只要入了合圍之中,那些黑騎只有等死的份。
他要做的是快,盡可能地快!
……
……
應該說秦恒的反應奇快,秦家騎兵的訓練也極為有效,雖然被黑騎如狼群被狂奔噬咬著,可是騎兵前鋒營仍然成功地從丁家路口處,逃逸到了廣場之中。
只是黑騎更快,更狠,一點也沒有被拉下,反而隱隱形成了包圍之勢,而戴著銀色面具的黑騎首領,更是由側面沖刺而來,距離秦恒只有三個馬身的距離!
秦恒頭盔中的雙眼寒芒一射,雖然黑騎的悍勇出乎他的意思,對方竟然敢追著自己深入叛軍合圍之中,看來是準備拼死也要刺死自己,可是他知道,黑騎的突襲已然失敗——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老父親,不會眼看著自己死去,而叛軍的救援已經到來。
此時叛軍的換營正進行到一半,便發現秦恒深陷苦戰危險之中,自然分出兩個大隊前來救援,同時意圖將這支宛若天外突降的黑色騎兵剿殺干凈,只是此時這兩個大隊距離那條塵龍還有一段距離,大部分是步兵,如果跟得上黑騎突襲與秦恒逃命的奇快速度。
然而便在此時,叛軍中營里響起一聲威武的號令:“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