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地的距離以及監察院沿途拼命封鎖的能力來看,約摸三十幾日后,京都的人們便會知道這個驚天動地的消息。
而那時,長公主想必已經發動了十幾日,京都也不知道能不能守住。
皇帝一面沉默地向著山下行走,一面想著這一切,他雖然自信,可依然不希望自己的京都,自己的慶國,會出現太大的動蕩,然則兩相比較,他依然愿意冒一次險,去看看人們藏在最深處的真心。
看看人們的能力,尤其是范閑的能力,看看范閑究竟能不能體悟君心,替皇帝將自己的家園看守住。
他沒有想到,范閑打了很漂亮的一仗,卻被長公主用更漂亮的手段束住,范閑最終猜到了陛下的心思,然而他守住那片京都家園所用的手段,卻是皇帝萬萬沒有料到,也不想看到的。
因為皇帝算來算去,仍然算漏了一點——那便是太后的態度,這位以孝順聞名天下、號稱以孝治天下的皇帝,忘記了自己的母親,其實和自己一樣,永遠將慶國的江山和皇室的存續放在第一位,比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的性命都要重要。
不過下山之前,這位剛剛獲得了人生最大一次成功的皇帝陛下,依舊冷靜地下達了最后一道旨意——生擒山下叛軍領袖——山下那位黑衣人雖不是大宗師,但在慶帝的心目中,卻是另一位很重要的人物。
——————————————————
王啟年低著頭在漫天的風雨之中,沿著密林向山下逃亡,當苦荷的第一掌印上洪老太監胸口之前,這位見機極快的監察院官員,便趁著眾人不在意,偷偷溜下了山頂。他號稱監察院雙翼,當年是縱橫東夷北齊的江洋大盜,做起這等偷雞摸狗的動作,著實有幾分犀利。
樹葉鋒利的邊緣在他的身上劃過,雖然無法劃破監察院特制的官服,可依然令他心驚,他不知道山頂上會發生什么,只知道這樣的場面,不是自己這種層級的人物應該窺探,應該好奇。
在他看來,皇帝陛下死定了,沒有人能夠在三大宗師的合攻下生存,所以他第一時間決定出逃,他的想法很簡單,要在第一時間內,將這個驚天消息,傳到京都,雖然不知道能不能碰到此時也在逃亡途中的范閑,可至少要通知陳院長。
跳過一個山坳,他機警地借著風雨和樹林的遮蔽,已經悄無聲息地來到了山腰,然而此時,他聽到了山頂上的一記悶雷般的響聲,然后是裊裊鐘聲傳來。
正是慶帝轟出的王道殺拳,以及四顧劍重傷身體撞上古廟銅鐘的那剎那。
王啟年愣了愣,繼續低頭下潛,然而沒有走多久,他感到了身后出現了一些動靜,下意識里將自己的身體藏在了一堆雜草中,遠遠地望著那道斜斜石徑。
石徑上走下來了兩個血人,那個年輕人王啟年很熟悉,是在江南相處甚久的王十三郎,那他背上是誰?
王啟年瞪大了眼睛,聽著那兩個血人之間有氣無力卻十分滑稽的對話,終于知道了十三郎背著的人物是誰。
那位斷臂的血人是十三郎的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