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是孫敬修做壽,而是給他的老母親做八十大壽,確實是個重要的日子,范若若前日所說的聽錯,指的便是此點。孫府老太君也是有誥命在身的人,而孫敬修又極少辦事,所以各路帖子一發,官員們總是要來應酬一番。
今日孫府門口雖未張掛紅綬彩燈,卻也是刻意加了些喜慶的意味上去,門口來往送禮的人不少,然而卻沒有多少馬車前來,只見長街上,那些管家下人,只是極平常地將禮單禮盒送入府中,又替自家的老爺說了幾句告罪的話,便離了孫府。
一些不了解內情的下級官員,看著這一幕不禁有些意外,心想堂堂京都府尹做壽,總不至于冷清成這樣,與一般權貴府邸辦事時的熱鬧景象相去甚遠。
京都府主管整個京都的治安民生,與之打交道的多是各部衙門,各府王公,各位大人,所以京都府的差使難做,但是京都府的地位也高,當年二皇子奪嫡之時,便是在京都府里下了極大的功夫,所以一般而言,沒有哪位官員會如此不給京都府顏面。
今日這幕景象倒著實有些令人詫異。圍在角門處的那些人們竊竊私語,不知在談論什么,只是人們偶爾想到京都府尹孫敬修在官場上的傳聞,便又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孫敬修其人,毫無疑問是整個慶國官場上運氣最好的人,他并不是正牌子的舉人,而是一個書吏出身,自出仕開始,便是在京都府做文案工作,這一做便是半輩子,本來以他的出身以及毫無背景,在這樣的要害之地,只怕再做三輩子,也升不到京都府尹一職。
然而慶國這六七年間,太子與二皇子奪嫡,小范大人入京之后亂戰,身處要沖之地的京都府,則成了各方勢力爭奪的首要。京都府尹又不像各路總督,各地知府,天高皇帝遠,可以明哲保身,不往任何一位皇子身邊靠——府治便在京都,任何勢力都不會放過他們,京都府尹必須表態。
于是乎,梅執禮被逼走了,二皇子扶上臺的那位京都府尹被范閑搞下臺了,短短五六年間,京都府尹竟是生生倒了好幾個,又沒有哪位官員敢壯著膽子來強行求這個官職,所以孫敬修這位京都府的編修,便因緣巧合地坐上了京都府尹的位置。
往年的京都府尹,必然是兼著朝中的大學士一職,只是從梅執禮之后,這個規矩便亂了,到孫敬修時,他就是一個光棍京都府尹,一應爵位皆無。
所以在官場上,百官們都帶著一絲嫉妒一絲不屑地評論,孫敬修是史上運氣最好的京都府尹,卻也是權力最小的一任京都府尹,誰知道什么時候就會被擼下臺來。
……
……
然而孫敬修此人也有他的長處,長年的文案工作讓他不善與官員走動交流,也不習慣去拍門下中書那幾位大學士的馬屁,一心一意就撲在政務之上,為人中正嚴肅,從不將外面的傳言放在心里。
也正是這種性格,讓慶歷七年秋時,沒有看見所謂皇帝遺詔的他,接受了太后娘娘的旨意,盡了最大的力量,在京都里對范閑進行通緝。
世事難預料,世事難預料啊,誰知道皇帝陛下沒有死?誰知道小范大人竟是位大大的忠臣!每每思及此事,孫敬修便忍不住一個勁兒地后怕,也得虧他養了一位好姑娘,才讓他在朝中第一次找到了靠山。
而且是朝中第一高的靠山。
于是官員們更嫉妒了,賣女求榮的風言也不知傳了多久,最后才在范閑的強力壓制下平息,時間過去了三年,眾官員發現范府與京都府的聯系并不緊密,才相信了當年閨房中的傳奇只是傳奇,并沒有什么后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