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二懶氣鼓鼓沖到村部,渾身造得跟泥猴似的,正好碰到包大明白:“二懶,你說你當了豬倌,咋還學著老母豬到泥坑里打膩了咋滴?”
因為夏天的天氣比較熱,所以豬都喜歡在泥里打滾,老百姓稱之為豬打膩。
“老子說啥也不干啦,被人取笑也就算了,還被野豬欺負!”包二懶索性來個豬八戒摔耙子——不伺候。
包大明白慢條斯理地開了腔:“合作社里各個飼養場的頭頭兒,年底分紅的時候,都能多百分之二十——”
一聽這個,包二懶立刻爬起來,重新抄起大皮鞭子,樂顛顛地繼續放豬去了,連衣服都沒換。
忙活了半個月,幾個養殖場這才漸漸穩定下來,最令田小胖高興的是,他委托王哥辦理的證件也全都下來了,當然,除了梅花鹿養殖基地之外,那個得省里審批,流程多,速度自然比較慢。
正所謂好事成雙,合作社的相關審批手續也都批下來,終于可以正式掛牌兒。
對于黑瞎子屯來說,這個是頭等大事,大伙商量一番,決定選個好日子,七月一號就不錯,到時候再邀請一些鎮上或者縣里的領導,熱熱鬧鬧的舉行個掛牌儀式。
其實。按照田小胖的意思,不想搞那些虛頭巴腦的儀式啥的,就村里人自個樂呵樂呵多好。不過,包二爺和包村長考慮的比較全面:一來呢,可以擴大一下黑瞎子屯的鎮里H縣里的影響;二來嘛,也算是幫著田小胖搞搞政績,畢竟,作為駐村工作隊的隊長,也需要上邊的肯定,有肉不能埋在碗里吃。
田源也拗不過他們,只好答應。商量完正事,也快到了吃晚飯的點兒,于是就往家里溜達。快走到家門口的時候,就聽東邊傳來一聲嘹亮悠長的吆喝:“豬回來嘍——”
轉頭望過去,只見包二懶挑著個擔子,率領自己的手下,優哉游哉地剛進村。
那還是在農村生產隊的時候,家家戶戶的豬都集中到一起,由豬倌統一放養。早晨的時候,豬倌要從屯子這頭兒走到那頭,嘴里吆喝幾聲“送豬嘍——”
然后,各家的大豬小豬就都跑出來,匯聚到一起,由豬倌趕到甸子上;回來的時候,也要吆喝一聲“豬回來嘍——”然后,大豬小豬就各回各家。
現在倒是不用各回各家了,不過包二懶還是覺得這樣喊一嗓子比較有存在感,所以天天早午晚都要吆喝一遍。
看到包二懶精神狀態不錯,田小胖也就樂呵呵地上去搭訕兩句:“二懶哥,你這豬倌當得挺滋潤唄?”
包二懶放下扁擔,揉揉肩膀,挑了兩大筐豬食菜,也有點壓得慌。要不怎么說熱愛本職工作才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呢,包二懶現在可勤快多了,放豬的閑暇,每天還要采兩筐豬食菜,里面都是灰菜、莧菜、車前菜、曲麻菜啥的,回到豬場之后放到鍋里煮爛,給豬喂食的時候添加進去,母豬愛吃還有營養,屬于純綠色養殖。
聊了幾句,田小胖才發現,母豬群里還混著一個戧毛戧刺的家伙,不是豬不戒又是誰?
于是不禁大樂:“這小子也合群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