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小水獺嘴里吃著,卻時不時地擺出一副兇相,真是令老魚叔傷心啊。
等都忙活完了,趁著楊老爺子做早餐的時間,田小胖就和往常一樣,取出塤來,跟著小光光一起吹奏,也沒啥固定的曲調,就是興之所至,吹到哪算哪。
除了吹塤之外,小丫比較喜歡彈奏古琴,還是那種非常古老的五弦古琴。田小胖除了教她正確的指法之外,其他的一律任其自由發揮,又不是要當音樂家,自娛自樂,高興就好。
最后就連大晃也瞧著眼饞,在練習捆仙繩之余,也想吹點啥。田小胖倒是一視同仁,拿出好些遠古樂器叫大晃自己選,就像小孩子抓周似的,全憑個人喜好。
大晃的審美果然很獨特,最后選了笙這件樂器,還不是現在這種笙的造型,笙斗不是竹子的,而是個鼓肚的大葫蘆,然后插著幾根竹管當笙笛,葫蘆嘴就是吹口。
一瞧這個大肚葫蘆,大晃就喜歡上了,在直播之余,練習捆仙繩的空隙,吹笙也就成了大晃第三個喜愛的活動。戲稱為:大晃每天三件事,直播、套繩、吹葫蘆。
田小胖的計劃是,等到今年過年的時候,他爭取能把家里的樂隊拉出去,合奏一首“小拜年”。
不過瞧著大晃吹了好多天也吹不成個調調,田小胖絕得這個目標好像定得稍微有點高。
因為和小白是好兄弟,所以小光也常常把自己的塤塞給小白哥,可是,小猴子是屬于屁股長釘子那伙的,哪有這個耐心煩兒,有這個遠古時間,還不如自個吹口哨呢。
只見小白把手指放進嘴里,嘹亮的唿哨聲就響起,不大一會之后,豬不戒就樂顛顛地跑進院子,這貨隨時聽候大師兄的召喚。
就這樣,小光光吹塤,大晃吹葫蘆笙,小丫彈琴,小白吹口哨,偶爾豬不戒還跟著嚎兩嗓子,跟殺豬似的,還有傻狍子吼吼吼的吼聲,共同交匯成了田小胖家清晨音樂會。一般走道路過的,都繞著走,嫌吵得慌。
田小胖倒是樂在其中,音樂嘛,天籟之音就是最高境界,家里這些都是可造之材啊。
清晨音樂會正進行到**的時候,就看到大道上走過來一大群人,領頭的是熟人,有白菁菁和唐圓圓,后面就比較特殊了,竟然是幾個外國人。這么多年了,黑瞎子屯別說外國人,就連外國的黑瞎子都沒來過啊。
還有個老外肩膀上扛著攝像機,鏡頭蓋開著,看樣子已經開錄。
這伙人進了田小胖家院子之后,一個個就皺起眉頭,恨不得把耳朵堵上。其中一個金發碧眼的大洋馬朝著白菁菁甩甩波浪般的金發,用半生不熟地中文說道:“親愛的白,這就是你說的天才音樂家?噢,上帝啊,請你現在就把我變成聾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