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還真是田小胖種的,反正燧石之珠里面的菌類大都挺便宜。
出了這片落葉林,前面是郁郁蔥蔥的樟子松林,這個就要好一些了,有些稍稍上檔次的菌類生長。
說起來,菌類生長的要求也非常奇特,第一個就是季節很溫度,不到這個月份兒,這種蘑菇就絕對不會長出來。比如說小黃蘑吧,剛入秋這月份就不長,非得等到九月份之后,天氣漸漸涼了,這才冒頭。
第二個就是生長環境了,很多菌類和樹木都存在一定的共生關系,楊樹菇就很少長在松樹地里,而松林里的蘑菇,在雜樹林里也沒有。
為了防止游客再像剛才那么一哄而上,田小胖先進林子采了幾種樣品出來,然后在林子頭上給大伙先簡單輔導輔導。
“大伙瞧瞧這種,個頭特別大,傘蓋表面有黏液的,我們當地叫黏糊團子,味道太一般,基本上不怎么吃,這種蘑菇最大的優點就是比較充數,一會就能采一籃子。”
游客們連連點頭,這玩意個頭是不小,傘蓋比成年人的拳頭還大呢,瞧著傘蓋油汪汪的,一瞧就是好蘑菇,到你們這怎么都變成一般般了呢?
田小胖繼續輔導:“這個是雞冠蘑,菌柄比較韌,采的時候主要采上邊的菌蓋。這種雞冠蘑的味道就很好了,炒完之后吃起來跟肉片似的。這種蘑菇有個特點,基本上圍成一大圈來長,俺們著叫蘑菇圈。大伙瞧瞧,這菌蓋色澤紅艷,彎彎曲曲的全是鋸鋸齒,像不像雞冠子?”
還真像,游客們繼續點頭。然后就看到田小胖又拿起一個蘑菇:“這個當地叫松傘蘑,焯水之后呈現紫色,傘蓋沒打開的時候呢,就像個大鉚釘,所以學名呢,就叫血紅鉚釘菇,聽著挺嚇人是不是,但是味道很好,一會中午回去,咱們就用這蘑菇包餃子,今天正好立秋,抓抓秋膘!”
“哈哈,這個蘑菇的形狀很令人浮想聯翩啊。”
“主播你確定這個是蘑菇?”
直播間里又開始鬧騰,其實現場的游客有些也從田小胖手中的大蘑菇聯想到男性身上的某一件東西。尤其是田小胖舉著的這個,傘柄比較粗,上面的傘蓋還沒打開,可不是越瞧越像。
田小胖也忽然覺得現場的氣氛有點不對頭,仔細瞧瞧手里的蘑菇,也忍不住樂了:“這個太正常了,知道小RB為啥喜歡吃這種菌類嘛,就是因為他們一直相信吃啥補啥,所以認為這種蘑菇能壯陽,還有人專門整出個名詞,叫什么來著,對了,叫‘形補’。不過科學研究表明,這種蘑菇抗核輻射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還以為這玩意也有野生的呢?游客們也都跟著呵呵笑,不過,一些中來年男性游客,包括湯博士在內,心里已經暗暗決定:一會不采別的蘑菇,就專門弄這個,形補啊,一聽就靠譜。
游客們早就按捺不住,索性也不聽田小胖啰嗦,呼呼啦啦全都鉆進林子,田小胖也忍不住埋怨:“湯博士,你說你這一個嚴謹的科學工作者,咋也跟著信這個呢?”
而田小胖身邊的包大明白也急得直跺腳:“還有最關鍵的沒說涅,俺這手上還好幾樣毒蘑菇呢,你們都認識咋滴?”
沒法子,蘑菇的誘惑力太大,田小胖也無奈地攤攤手:“明白叔,這幾個毒蘑菇,您就留著自個回家享用吧。扔了還怪白瞎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