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們看起水鳥來就沒夠,結果,不知不覺,一上午就這么過去了。包大吵吵一個勁拍大腿:“瞧瞧這事整的,旅游計劃都被打亂啦!”
田小胖就開導他:“啥計劃不計劃的,在咱們黑瞎子屯旅游,有計劃嗎?總之就是,喜歡看啥就看啥,高興就好。走,回村吃飯去!”
這也太任性了吧?不過看看游客,無論大人小孩都興高采烈的,包大吵吵也就認同了田小胖的說法。
溜達一上午,還真有點餓了,到了食堂,聞到飯菜的香氣,個個都食欲旺盛。
中午的飯菜也好,主打山野菜。香噴噴的雞蛋醬,婆婆丁和小根蒜,再加上羊角蔥,往干豆腐里一卷,咬上一口,滿口都是自然的清香。
涼拌薺薺菜,也清爽可口;還有小葉的水薺菜,打個水焯之后,愈發蔥綠,切點土豆片和肉片,放到鍋里一燉,別有一番風味。
就連平時不喜歡吃蔬菜的小娃娃,也都專挑野菜吃。他們都聽說了:這里的野菜治病啊,而且,在外邊,你花多少錢都沒地方買去。
另外,小朋友和老人喜歡的菜肴還有一道蒸雞蛋糕兒。這個可不同尋常,雞蛋羹上邊還有一層綠色的、顫巍巍的東西,嚼起來有點像木耳。
據黑瞎子屯的老導游包大明白所說:這個是仙米,吃了強身健體,長生不老。知道道教仙師葛洪吧,這個葛仙米就是用他老人家的名字來命名滴——
最關鍵的是,在外邊,很少能吃到品質這么高級的葛仙米,據說,現在的價格都沒邊了,專門供應大人物食用。對了,用以前的一個詞兒來說,就叫“特供”。
當然了,也不能全是素菜,上午又宰了一口野豬,手撕肉一大盤子。和野菜搭配起來,有葷有素。
最講究的地方就是,人家黑瞎子屯一點也不摳搜,飯菜管夠,管吃管添,吃飽為止。
一邊吃,游客們一邊稱贊桌上的野菜好吃,然后就全都張羅著:下午一定要挖野菜去,要不然,人家白給咱們預備籃子了。
吃過午飯,在村里溜達溜達,消消食。有睡午覺習慣的,一個個也都感覺特別精神,沒了睡意。
家家戶戶的柳條柵子也都發出新芽,村里的小娃子,開始教那些小游客擰叫叫,然后,滿屯子都是柳條哨或是尖銳、或是低沉的哨聲:吱吱吱,嘟嘟嘟——
柳條上邊,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鳥類。都是剛飛過來的候鳥,傻乎乎的也不怎么怕人。
主要的原因,這些候鳥,往年絕大多數都要飛到西伯利亞那邊繁殖后代。那地方,地廣人稀的,很少能看到人,所以,候鳥也就不怕人。
不像老家賊,跟人類接觸的時間長了,你彎腰系鞋帶,它們禿嚕一下就飛了,還以為你撿土塊打鳥呢。
鳥雀來到繁殖地,其實是最高興的,從它們輕盈的動作和歡快的鳴叫就可以看出來。而且,很多候鳥,羽毛的顏色豐富多彩,叫聲也千變萬化,很快就吸引游客們圍觀。
村里的導游和娃子們就負責介紹:像什么,這種個頭最是嬌小的,是柳糞球子;這種腦殼帶著三條花紋的,叫三道門兒;其它還有什么紅頦藍頦之類,能說出來幾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