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里種植了人參的位置,田小胖當然都能感覺到。甚至,游客們在排棍的過程中,已經漏掉了幾株,他也沒出言提醒。
要的就是體驗這種尋寶的樂趣,你直接告訴人家,就沒意思了。
一邊行進,村里的導游還一邊向游客普及一些常識。小胖墩童麟閣這次認真聽了,也終于知道所謂的幾品葉是咋回事。
第一年長出的人參苗,不分叉,葉子是掌狀復葉輪生,只長著三片小葉,所以,叫“三花子”。第二年呢,則長出五片小葉,三大兩小,形狀像個巴掌,所以叫“巴掌子”或者馬掌子。
等到第三年,就分出一個叉,叫“二甲子”,以后一年多一個叉,依次叫“登臺子”“四品葉”“五品葉”“六品葉”等等。長到六品葉,就不再多長了,只長根兒了。
所以山參之中,以六品葉為貴,就是這個道理。
搞明白這些常識之后,小胖墩童麟閣發誓:一定要采一株六品葉給你看看,小學生也是有尊嚴的!
陸陸續續的,也有一些游客“喊山”,不過呢,包大明白上去查驗的時候,都給否了。
游客們都是第一次,瞧見啥長相稀奇的植物,都當成人參。光聽沒見到實物的話,誰也瞧不明白啊。
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大伙也終于體驗到放山的辛苦。二百多人找了這么半天,依舊是一無所獲,可見老山參不是那么好找的。
而且,林子里蚊蟲也多,剛才就有一名游客,被大瞎蒙給咬了一口,手背上都咬出血了。那瞎蒙真大啊,差不多一寸長。
還好,田小胖連忙把準備好的草藥膏給這名游客抹上,不然的話,一會就能腫成大饅頭你信不?
除了瞎蒙小咬之外,還有一些植物,枝葉上有刺兒,一不小心,就把手上刮個口子。當一回采參人,也算是留點紀念了。
這些還是好的,要是一不小心,踩上或者踢到螞蟻窩,滿身都是大螞蟻。林子里的螞蟻窩,最小的也是一尺多高,全是細碎的草梗和泥土組成,因為高,所以老百姓都稱為“螞蟻樓子”。
“不是,這林子里到底有人參沒?”有的游客受不了了,開始質疑。
沒等田小胖應答呢,就聽童麟閣的大嗓門又響起來:“棒槌,這次我真的發現棒槌啦——”
大伙都循聲望過來,看到小胖墩的手指,正指向半空,前方是一棵大樹。大伙就又齊刷刷地轉過頭:這孩子是沒救嘍,你家人參能長樹啊?
包大明白倒是有耐心煩兒,溜達過來,嘴里還講呢:樹上有人參,也并非沒有可能。聽老輩人說,以前就有人在樹洞里采過大棒槌的。
至于原因,可能是因為棒槌鳥吃了人參籽,然后拉到樹洞里,樹洞里有不少腐殖質,人參就這里生根散葉。這個厲害,有個名目,叫做“飛參”。
小胖墩一聽也來勁了:“明白爺爺,你瞧樹洞里露出來的樹葉,跟你剛才說的巴掌子一模一樣,是我發現的!”
包大明白仰頭瞧瞧,然后拍拍小胖墩的肩膀:“不錯嘛,有進步!不過涅,你這個不是人參,算是人參滴兄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