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輪到小囡囡享受這種待遇了。只見包大明白搬了個小馬扎,把小囡囡抱到上面,安安穩穩地坐了,旁邊還安排人給扇扇子,這就是棒槌發現者的特殊待遇。
小囡囡也得意地翹著小腿兒,小白還端茶倒水的伺候著,又拿了一管煙袋遞過去,然后被田小胖給搶過去:拿俺閨女當地主婆咋滴?
“小白哥,謝謝你啦!”小囡囡也把小猴子拉進懷里,她哪里認識人參啊,是小猴子給她指明,這才成了人參發現者。
而包大明白,則把周圍方圓一米的雜草和雜物都清理干凈,取出狍皮套子,鋪在地上,整個人也跪在狍皮上邊,神情專注而虔誠,嘴里還念念叨叨的,大概是向老把頭致謝吧。
這就是老輩人的信仰,其實也是對大自然的感恩,感謝自然的饋贈。
隨后,包大明白才取出鹿骨扦子,開始一點一點清理人參周圍的腐草和泥土。這個過程,叫抬人參,需要非常精細,哪怕是一根頭發絲般的根須,都要完完整整地抬出來。
要是折斷了須子,破壞品相,那價值就要大打折扣。因為傳說,人參是有靈氣的,要是哪里弄破弄斷了,靈氣就會順著傷口流失,功效也就喪失大半。
一開始,大伙看得還興致勃勃,可是時間長了,就有點膩歪。因為,抬人參的過程,實在有點太長了。
“估摸著還得一個多小時呢,不愿意看的游客,可以跟著俺們在林子轉轉,找找有沒有春耳子啥的。”包大吵吵瞧出了游客的不耐,就張羅開了。
下了幾場春雨,溫度也起來了,所以,林子里的木耳也漸漸露頭。
于是,大部分游客都被導游給領走了,剩下的多是年歲大有耐心的。另外就是想完整記錄挖參過程的,準備回去發網上,跟朋友炫耀。
“不知道這棵人參有多大?”直播間里也不少人盯著呢。
有稍稍懂行的:“巴掌子能有多大,比火柴桿差不多,要是五品葉六品葉才好呢。”
“我看未必,瞧瞧那參須子,都延伸出去一尺多長啦,你想想,那主體能小嗎?”
在看客們的議論之中,包大明白一根一根清理著參須。這個工作,真不輕省,眼要準,心要細,手要穩。參須在地下的情況也極為復雜,碰到樹根或者石頭子兒啥的,就得避讓開,所以都是彎曲拐彎的,想要完完整整地抬出來,確實是對耐心和毅力的考驗。
漸漸的,參體也顯露出來,看熱鬧的也都忍不住開始吸氣:這品相,好像都應該趕上五品葉六品葉的人參了吧,難道真是巴掌子?
大伙一邊看一邊都不閑著,用手機搜了不少相關的視頻,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不是剛開始的棒槌了。
抬出來啦!在田小胖的協助下,人參終于破土而出。主體部分大概比筷子稍微粗一點,下端延伸出兩條最長的須子,都將近一尺。剩下的,還有長短不一的二十幾條根須。
小胖墩童麟閣也瞪大眼睛:這個就是老山參啊,還沒我的****粗呢,而且跟電視里看的不一樣的,人家那都是白白胖胖的,跟胖娃娃似的,你這個干干巴巴的,跟枯樹根兒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