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腳滑子做起來也不難,一般都是小娃子們自個做的。先鋸兩塊比鞋子略長的厚木頭板,最前面鋸出來一個長條形的小舌頭,摳掉一層,釘上幾根長鐵釘子。滑行的時候,腳尖一點,釘子帽扎在冰面上,就能借力滑行。
為了減小在冰面上的摩擦阻力,木板的地下,還會纏上兩道粗鐵絲,原理跟爬犁差不多。大致也就相當于冰鞋下面的冰刀了。
最后用繩子把做好的滑子綁到鞋上,就可以滑冰了,雖然簡易,但是樂趣不簡。主要是那個時候,家里真買不起冰鞋啊,只能自己動手了。
現在冰鞋啥的,村里早就準備了,大人小孩的都有,不大一會,小娃子們就全都武裝起來,戴上護具,一個個在冰面上扎巴起來——剛開始學,在冰面上站都站不穩的。
而安菲婭她們,則充當起老師,牽著娃子們的手,慢慢往前溜達。就這樣,還摔得噼里噗通的呢。
還好,現在的護具也齊全,手肘膝蓋和頭上,都有防護,小孩兒底盤低,也摔不壞。
田小胖瞧了一會兒,也就放心,直接往前面的大群游客那邊奔過去。小猴子和阿馬尼對滑冰不怎么感興趣,一左一右跟在身后。
走了幾百米,扎進游客堆里,田小胖一瞧,好家伙,大冬天的,不少游客都坐著小馬扎,在那釣魚呢。
沒錯,在冰面上釣魚,就是這么神奇。
先用冰镩子在冰面上鑿出來一個小圓洞,洞口不用太大,直徑一尺半就成。這樣就算人不小心滑進去,頂多踩進去一條腿,不會整個人都掉進去。
這陣子,冰層也就是凍了一尺半左右,所以比較好镩的。把冰洞里的浮冰撈出去,然后就可以垂釣了,魚線直上直下的,找個位置,隨便綁個浮漂就成,然后用手擎著魚竿,等待魚兒上鉤。
這個根本也不用太長的魚竿,長了也用不上。沒有那么多魚竿,不少游客就綁了一米長的柳條棍子,也照樣釣。
還真別說,上魚的真不少,而且冬天的時候,魚被拎出水面,也只是象征性地掙扎兩下,然后就成為戰利品。
田小胖轉悠一陣,發現釣上來的多數是大鯉魚,也有些比較兇猛的魚類,比如說鯰魚和狗魚之類。
最妙的是,有些游客還自個弄了個魚護:在釣坑旁邊,再镩一個冰窟窿,這個不鑿透,鑿個一尺多深之后,就往里舀水。釣出來的魚,就放到這里養著。不然的話,要是放到冰面上,一會兒就凍硬了。
這些鑿好的冰窟窿,每天都用棍子攪攪,就基本不會凍實心,下次垂釣的時候,就不用費勁巴力地镩了。
而且,冰窟窿還可以和水里交換氧氣,免得冰層下面缺氧。這也是為什么比較容易上魚的原因,冰窟窿附近的魚,都喜歡往這邊游,所以聚集來的魚群比較多。
田小胖也拿著個柳條棍子,找了個冰窟窿釣上了。小猴子和阿馬尼也有樣學樣,蹲在那釣魚。
“就你們倆那猴屁股吧,坐不住凳子,能釣上來魚才怪呢——”田小胖還不忘埋汰人家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