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旅居異國他鄉長安城近十年的他來說,心里一直想著回扶桑國,回到自己的家鄉。
本來,依著他原本的打算,他只需要在長安城再待上幾年,就可以返回扶桑國,回到自己的家鄉供養家人。
可是,打昨晚的一個行動計劃傳來之后,這一切就開始變了樣了。
“如果你說了,我保證你能回到扶桑。”李山冷聲回道。
“我說,我說,其他人在豐安坊東南角的一座宅院中,宅院里有一個密道,不過,那個密道并不是我們所挖掘出來的,而是一些西域人挖的,還有……”那扶桑頭目得到了李山的保證,趕緊把他們隱秘的事情道了出來。
“張校尉,趕緊帶人去圍堵,去人把道德坊,昌明坊,光行坊三個里坊全給圍起來,不準放過任何扶桑人,還有其他的番邦人。”李山趕緊打斷那名扶桑人的話,向著就近的幾個校尉吩咐著。
密道,這在長安城是不允許出現的。
一直以來,長安城的各種事物,都得上報,或者記錄。
可李山聽聞這扶桑人的話后,心里已經開始打鼓了。
有密道的存在,那必然是有人想行隱密之事的,否則的話,誰會不行禁令,在長安城中的里坊內挖出一個密道來呢?
隨著豐安里坊周邊的三個里坊一封,李山清繳完豐安坊之后,派人下了密道,自己卻是到了隔壁的昌明坊去了。
禁軍的行動,可比那些衙差以及不良人快了不少,而且,手段也狠辣的多。
密道出口有兩個。
一個在昌明坊,一個在光行坊。
好在道德坊中沒有,要不然,非得再次鬧出什么事出來不可。
因為,道德坊中,可是有著一處寺院,還有著一座宮觀的。
其寺院中,有著上百名僧人,而宮觀中,出有著數十位道士的。
而且,道德坊中,還有著一位親王的府邸,這才是李山怕鬧出什么事來的原因之一。
而這位親王,乃是李淵的兒子李元禮,當今皇帝李世民的弟弟,被李淵封為鄭王。
而這道德坊中的那座寺院,就是李元禮主持修建的。
一個親王不住在永福坊,也不住在長安東城一面的里坊,卻是居于這長安西城的道德坊,而且,還修建了一座寺院,這里面的道道,可就有些意思了。
其實,李元禮只是一個親王,與著李世民的關系,也只是一個臣子的關系罷了。
李世民可不會把他父親李淵后來所生的弟弟們當做弟弟來對待,畢竟,不是同出一母,這關系可就要遠了一些了。
而這位李元禮,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從宮內出來之后,就指了這道德坊中興建王府,更是主持修建了一座寺院,意思很明白的告訴李世民,他無意爭奪什么皇權。
不過,隨著李山的徹查,發現昌明坊,還有光行坊中的一些番邦人當中,有著不少的問題。
而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關于番邦一個教派,襖教。
襖教教徒當中,除了有番邦人,同樣有唐國人。
而李山所查到的這些人,發現有不少的番邦人,來自于豐安坊,這使得李山開始著重清查起番邦人來了,而不止是扶桑人。
隨著李山的排查,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屬于襖教教徒,使得李山不得不返回宮中,向著李世民稟報了此事。
“你是說豐安坊,昌明坊,還有光行坊中,有著不少襖教教徒?那這些人是否與扶桑人有勾連?要是有勾連的,一并抓了審問。”李世民聽聞李山所稟之事,直接下了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