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建康恍然大悟,繼續埋頭看雜志。
江建康在門口看《知味》,季雪窩在里面看《知味》,這倆人一里一外橫跨了整個后廚。
江楓想了想,窩在后廚中間看《知味》。
目睹了這一切的吳敏琪:……
吳敏琪沒有《知味》看,激不激動也不緊張,反正她也不是吳家第1個登上《知味》的,她爺爺早在數年前就登上《知味》了,還不止一次。
那時候《知味》還是月刊,許成寫文章還很實誠,只講菜不講別的,連廚師講的都很少。為了拉長篇幅許成只能搜腸刮肚的想出一大串描寫菜品色香味的詞語和句子,通篇文章看下來都是大段大段的排比句。有的時候一個長句子里甚至能找出十幾個不同樣的成語,讓人都要懷疑許成早年其實是寫彎彎風的言情小說的。
沒有雜志看吳敏琪就先干自己的活,等其他三人誰先看完了雜志再借過來看一看。
江楓之前在江奶奶的逼迫下念完了吳敏琪的文章,現在選擇權握在他自己手中,他自然是要先看自己的文章。
因為許成把江楓的那篇寫成了短篇小說的緣故,文字敘述特別多,都是大段大段的,篇幅和所占頁數也是自然之中最多的。
江楓的頁數是吳敏琪的4倍,要知道,江楓的照片占比是4人之中最少的。只有一張在后廚照的全身照,一張拔絲山藥的特寫和一張李鴻章雜燴的照片,其中拔絲山藥的照片拍得分外誘人。
可能是為了突出拔出來的絲的緣故,拔絲山藥照片特寫的其實是筷子夾起來的那一塊山藥和山藥拔出來的絲,底下盤子里的一大盤山藥反而淪為了背景。
白色略有些泛黃的山藥,山藥外層裹的那一圈薄薄的糖衣被拍的清晰可見,細密的糖絲看起來就像是被風一吹就散的蛛絲,卻根根相連未見斷開。
江楓對知味雜志社攝影師的拍照技術表示了高度贊揚,又遺憾了一下這幾張圖有點小,尤其是自己的那張全身照,和吳敏琪的比起來實在是小太多了。
欣賞完了照片,江楓開始仔細研讀起了文章。
‘大多數情況下,如果由我親自操刀撰寫一篇文章的話,在文章的開頭我都會簡單描述一下廚師光輝的履歷或者食客們對他的贊賞。就算是南方小國街頭巷尾里不起眼的小攤子,我所欣賞廚師也一定有一份精彩的履歷和豐富過去。但這次的廚師讓我犯了難,他很年輕,沒有什么豐富的過去,和同齡的廚師比起來履歷單調得厲害,中途甚至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完全放棄過廚藝。
正如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前面的這4篇文章中我所寫到的廚師是我的好友韓貴山先生在日前舉辦的一個并不正規,甚至還有些瞎胡鬧意味的廚藝大賽中的前4名。雖然比賽算不得正規,但參賽選手卻出乎我意料的優秀,讓我發現了不少優秀的青年廚師,也挖掘了不少曾經被蒙塵的明珠。
江楓先生是這4人中給我驚喜最大的,在此之前我從未聽說過有這樣一位年輕廚師。雖然他同其他三位廚師一樣都是家學淵源,但……’
江楓才看了一個開頭就驚訝地發現許成在開頭的時候就寫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