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褚和曹桂香雖然一心惦記著會計家的豬,甚至還惦記著會計家的調味料,但該做的工作一點都沒馬虎。
第二天一早兩人就起床,和會計一家吃完飯后去倉庫修繕農具。曹桂香雖然不會木工,但她力氣大,從小學廚的她手上的力氣比尋常需要下地的農村婦女還要大。張褚負責修繕,曹桂香負責幫忙遞工具,偶爾幫著拖重物,看起來有模有樣的還真像木匠師父帶著學徒工。
這樣單調的天亮修農具,天黑休息睡覺的生活,就這樣過了三天。
這三天的時間里江楓把會計家轉個遍,不光知道他家的布料紅糖放哪兒,甚至知道他家的錢,雞蛋,麥乳精放哪兒,柜子的鎖在誰身上,豬吃些什么,以及他家兒子雖然長得白白凈凈的和別家的看上去不太一樣,但每天還是要背著竹筐和小伙伴們一起去割豬草。
如果不是曹桂香每天下工之后都會幫會計媳婦一起煮豬食順便打聽一下豬的消息,江楓都要覺得這個記憶只是簡單的換工出差與豬無關了。
換工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全部的農具修繕完成。
這五天的時間里張褚和曹桂香基本上都在專心干活,和其它人也沒什么過多的交流,就像是兩個正常來換工的人,以至于劉會計媳婦只知道曹桂香和張褚是北平來的知青別的一概不知,偶爾會問問曹桂香**廣場是什么樣的。
曹桂香沒有向劉會計家打聽他們什么時候殺豬,也沒有主動提出要幫劉會計家修家具,張褚也沒有做木制小玩具。
那天晚上的談話仿佛只是夫妻二人的談笑,說說而已。
短短五天的時候,張褚就干完了原定一個星期的活。
在北平,他只是金木匠的小徒弟,連千工床都沒資格參與,打下手都不太夠格。但在這個七八個村子共用一個木匠的鄉下地方,張褚無疑是一位手藝高超的木匠師傅,這點江楓從龍口生產大隊的大隊長打量修好的打谷機的眼神中就能看出來。
龍口生產大隊這次之所以愿意提出一換二這么急切的換工,主要是因為耕地的犁壞了一個,可以這么說,犁才是重點,鋤頭之類的都是順帶的,打谷機壓根就沒指望。
大隊長自己都沒想到,自己病急亂投醫請來的年輕的知青的木匠手藝居然這么高,這手藝完全可以給他們這邊的廖木匠當師父了,不對,沒準面前這個小伙子還瞧不上廖木匠。
大隊長盯著修繕完成,甚至比之前還要靈活一些的打谷機思緒萬千,因為在走神,心里想的就完全寫在了臉上。
張褚在整理農具和工具,曹桂香則打量了大隊長一會兒緩緩開口:“劉隊長,這活我們也都干完了,現在是下午回去不太方便,我和我愛人明天早上就回去你看怎么樣?”
龍口生產大隊的人大多都姓劉,只要想總能理出點沾親帶故的關系。
劉大隊長一聽曹桂香這么說就有些急了,心想這年輕的知青就是不靠譜,公活干完了還有私活呢,這么急著走做什么時間又沒到。
但他又不能這么說,大隊長支吾了一會兒,看見了正朝自己走來的會計,頓時心聲一計:“不用這么著急,后天劉會計他兒子過十歲生日要殺豬,他昨天還和我你們這些天辛苦了,要留你們一起吃頓飯。”
劉會計:???
劉會計投給大隊長一個充滿疑惑的眼神。
大隊長示意劉會計讓他不要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