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疑似朝廷大員貪污受賄的情報,殷郊著令三日內徹查清楚,卻不知道這圣旨傳回去都要一天,送回來又要一天,剩下一天時間除了偽造證據屈打成招之外,還能有什么意義?
同樣如此的還有其他政務,官吏的升遷,各種錢財調撥等等。殷郊并非一無所知,但他要求事事完美,這就最大的問題。
治大國如烹小鮮,切不可急功近利,也不可走極端,偏偏殷郊兩樣都犯了。
但皇帝不容質疑,那下面的人只能應付了事,但偏偏殷郊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能被人糊弄的蠢人,他能看得出來手下人在欺騙他,這就更令他憤怒。
結果就是掉了幾個腦袋,還有抓了一群大臣下獄。
然后,朝政就更亂了。
在這個時候,姜子牙騎著四不像到了朝歌。
闡教的名頭,殷郊是很重視的,尤其是此時截教成了他的眼中釘。
姜子牙與殷郊相會半日,第二天就被殷郊封為丞相,接下來短短半月,亂七八糟的朝政就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條。這位原本應該讓周朝興旺八百年的姜太公,如今卻成了商朝的丞相,實在有點詭異。
這段時間里面,唐臨在西岐這邊也算是準備妥當,大軍整裝待發,只要一個合適的時間,就可以出征了。
而這時候,姜子牙成了丞相的消息傳來,唐臨就明白是時候到動手的時候了。
封神之戰已經很明朗,依舊是西岐伐朝歌,只不過原以為自己站在朝歌這邊,沒想到最后站在西岐這邊。
不過這個問題不大,只要一路橫掃過去就好。
當日,西岐出兵,以二皇子殷洪的名義直指朝歌。
沒有了朝歌那邊的先行進攻,而是西岐這邊直接出兵。誓師之時聲勢浩大,弄得天下皆知,西岐點兵十萬,出兵汜水關。
朝歌這邊聽到了,殷郊急召姜子牙商議。如今朝堂之上大半官員還覺得聞太師下獄是殷郊最大的錯誤,西岐反商也是殷郊造成的。
這跟北海諸侯的造反不一樣,西岐可是四大諸侯之一,占了天下三分一的城郭。而且,他們打出來的旗號是殷洪,被殷郊砍了一條手臂不得不逃出朝歌的二皇子。
可以說,兩人都是根正苗紅的皇位繼承人,這時候也沒有長子繼位的規矩,否則紂王也不可能成為皇帝。
兄弟之爭,他當大臣的最好還是不要說話,誰知道最后誰會贏呢?
在這種情況下,姜子牙就成了殷郊的唯一一個可以完全相信的大臣,因為闡教的全部利益與他綁在一起。
姜子牙也知道此戰不可避免,必須要謹慎應對,連忙就向殷郊進言,將朝歌各處鎮守之中與截教有關的將領全部召回朝歌聽候發落,如有不從者按謀反就地處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