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面對眾人圍攻,竟然也能在關鍵時候化險為夷。
這也跟闡教眾人元氣大傷有關,一個個都是在誅仙陣中被劍氣切得遍體鱗傷,然后被唐臨生擒,如今能發揮三成功力算不錯了。
反觀聞太師,雖然是被關在天牢許久,但實際上毫發無損,可以說是全盛之時,自然是差距甚大。結果半天時間,竟然沒能將聞太師拿下。
緊接著,朝歌城似乎看出希望,將皇城守衛都給派了出來,給聞太師助陣。
這是真的全部兵力都押上了,守護皇城的是商朝最精銳的部隊,在聞太師的指揮下馬上結成軍陣。當初打北海諸侯的時候,唐臨就見識過聞太師軍陣的厲害,如今輪到闡教眾人嘗一嘗了。
數千軍士捏成一股力量,再聞太師指揮下比得上兩位闡教金仙。
眼看戰局今日膠著,唐臨終于出現在戰場之上。
論修為境界,唐臨區區一個五氣朝元的小修士不值一提,但此時唐臨卻是封神世界氣運所鐘之人。
一現身,所有人不約而同罷手,將目光投向唐臨。
“聞太師,許久不見,如今戰局已定,何必頑抗?”唐臨問道。
聞太師拱手刀:“離火師叔,弟子輔助三朝,又是先帝托孤之臣,職責在身,抱歉了。”
唐臨不提聞太師截教門徒的身份,以官位相稱,自然是明白聞太師的想法。在他出手之時,再用身份壓人就沒意義了。
聞太師卻稱唐臨為師叔,內心其實也不愿意與截教同門廝殺欺師滅祖,此舉實屬無奈。
“太師忠心耿耿,我也明白。但我代表的乃殷洪殿下,也是皇室正統,這兄弟之爭,不管輸贏商朝社稷依舊。太師你忠心的究竟是這朝廷,還是殷郊?”
唐臨實在想不明白聞太師的堅持,商朝皇位傳給兄弟兩人有什么不同?又不是西伯侯要搶這皇位。
聞太師并無半點遲疑,反駁道:“陛下乃先帝指明繼位之人,代表皇朝正統,又無過失。若是隨便找個借口就能造反,世人紛紛效仿,那天下將永無寧日。”
唐臨沉默了,還真是疏忽了這個問題。
沒有紂王的可勁作死,西岐的造反理由確實有點牽強。殷洪雖然被殷郊砍了一條手臂,但殷郊除此之外也只能說是剛愎自用,卻沒其他罪行。
真要說唐臨決定造反的理由,其實不過順水推舟。否則殷郊就算將唐臨當成反賊又能對他有什么影響?
在聞太師看來,皇帝就算冤枉了一個臣子,臣子最多也就伸冤而已。就像是岳飛的后代也只是想著為先祖正名,也沒舉起反旗推翻宋朝啊。
但唐臨卻不一樣,區區一個皇帝,反了又如何。
沉吟片刻,唐臨便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殷郊要將我當害死先帝的罪犯來問罪,我離火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區區皇帝,哪有自己的性命要緊。”
“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如此,弟子只能得罪了。”聞太師將軍勢排開,再次
“聞仲,你不聽我號令可以,但難道連你師父的命令都違抗?”唐臨再次問道。
聞仲乃是金靈圣母的弟子,金靈圣母自然也是站在唐臨這邊的。
只是不等唐臨請出金靈圣母,聞仲就說:“所謂忠義兩難全,我聞仲得師尊指點,但終究不成正果。既然我選了輔助朝廷,享這人家權勢,便應該有始有終。今日聞仲違抗師命,自廢一目謝罪。”
說罷,聞仲將用拇指插入自己眉心天眼之中,大片鮮血噴射而去,聞仲一瞬間蒼老了幾十歲,騎在墨麒麟上也是一副搖搖欲墜的模樣。
見此情景,眾人都是心生敬佩,天目乃一身修為精煉而成,聞太師自毀天目便是元氣大傷。
不過,就算聞太師實力無損也不可能擋住闡截兩教圍攻,最后結果并無不同。
“唉,早知道就不問這個了。”唐臨嘆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