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米亞投資建設飛船工廠,到底可不可行?”
電話那頭的伊凡聽了,他沉默了很久的時間,這才說道:“阿爾文,投資克里米亞,意味著你需要替俄國分擔來自歐洲的壓力。
那里的人太窮了,他們有一半人靠從事造船相關的行業討生活。
你接手那里,實際上是在幫他們養人。
光克里米亞,有點太少了……
告訴他們,我們還要‘米高揚’,不光要他們的技術儲備,還要那些技術人才。”
說著伊凡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后認真的說道:“阿爾文,我們不能放棄底特律。
OCP遺留的那些科研人員,也不可能全部轉移到俄國。
沒有靠譜的技術人員,投資飛船工廠就是在癡人說夢。
不過八足機器人的技術已經成熟了,如果你覺得需要,我能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生產出十套配套的生產線。
只要對方的工廠建設進度跟得上,那么最多三個月之后,第一臺機器人就能從俄國下線了。”
阿爾文掛斷了電話,有點尷尬的看著面帶微笑的俄國大佬。
他也不知道,伊凡怎么突然變得那么有商業頭腦了?
如果他能看到,身在底特律總部的伊凡,面前有一幫子商業精英正在用提詞器告訴他應該怎么說話,估計阿爾文也就不奇怪了。
被分拆收購的OCP還是有點人才的……
斯塔克集團和奧斯本集團用不到,這不就全部便宜了伊凡這個大老粗了嗎!
伊凡這個總裁常年不在底特律,“鋼鐵數碼”能一直保持順暢的發展,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不過粗心的大老板,從來沒有關注過他們就是了!
面對伊凡在商言商的說辭,京普大佬表現的很有風度。
他沒有覺得伊凡說的有什么不對……
自從地球的焦點開始轉向宇宙的時候,克里米亞這個地方的戰略位置,對于俄國來說突然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出海口,造船工業,還有那些一大半依靠軍工業吃飯的老百姓。
當海洋不再是爭奪的焦點,克里米亞突然就成了負擔!
那里要面對歐洲的強力封鎖,更是讓俄國的經濟變得雪上加霜……
不過還是那句話,克里米亞價值萬億的工業體系擺在那里。
俄國用不到,不代表“鋼鐵數碼”就用不到。
數十萬熟練的工人,正常情況下,阿爾文能上哪里找去?
對于俄國來說是雞肋的克里米亞,對于“鋼鐵數碼”來說,是一塊肥的流油的大肥肉。
看著略微有點尷尬的阿爾文,京普大佬大氣的擺了擺手,說道:“‘米高揚’一直在虧損,不過我無權轉讓他們。
如果你們覺得需要,就自己去收購他們……
我可以給你們提供幫助!
‘米高揚’的米格,在和歐洲‘陣風’的競爭中輸了,現在正處于破產的邊緣。
如果你們提出收購,我想他們會愿意的!”
說著,這位大佬可能是對自己無法兌現之前的大話有點愧疚,他攤著手說道:“如果‘鋼鐵數碼’需要,莫斯科大學的研究院可以抽調合適的人員給你們。
而且俄國境內的大學,最優秀的畢業生,都可以優先去‘鋼鐵數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