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窮的啥也沒有的小兄弟們,哪里受到過這種待遇?
有個大哥要帶你飛,這會兒要是不能抱緊大腿,以后可就買不上車票了。
人家可是什么都不要,給錢給技術的幫咱們造工廠,解決就業問題,唯一的要求就是優先回購產品。
那些產品就算價格在便宜,那也是賺的。
華國銀行開得到處都是有什么關系?這多方便?
現在全世界最堅挺、最具購買力的貨幣就是人民幣,當地老百姓巴不得自己每個月拿的都是這種貨幣。
短短一周的時間內,華國整合了一條全球飛船生產線。
500艘飛船的三年計劃,幾次調整之后被縮短到了一年的時間。
這種超大手筆的投入看似吃虧,但是明白人都知道誰才是最后的贏家。
美利堅利用二戰后全球最大出口國的便利,奠定了美元的貨幣基礎。
進而把美元和石油捆綁,讓美元成為事實上的全球結算貨幣,形成了貨幣霸權,綁架了全世界的經濟,橫行霸道了幾十年的時間。
現在情況開始被逆轉了,石油的地位因為斯塔克新能源的出現已經受到了沖擊,加上神槍會握住了更加高效的“氦-3”,世界能源格局開始出現了逆轉。
要不是美利堅還有一個斯塔克集團,這種逆轉將會是顛覆式的。
二戰后的美利堅自知實在打不過華國,就利用貨幣經濟死命的遏制華國的發展,過去幾十年里效果雖然不算顯著,但是卻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沒打過大老虎,但是把旁邊的歪瓜裂棗給打服了,順便把北極熊給拖垮了。
現在好了,華國借著一場宇宙大戰的余威,宣布我不跟你們玩兒了。
老子自己建立一個經濟圈,利用第三世界國家富余的人力和資源,加上那些國家強烈的發展**,搞一個更加有活力的經濟圈。
誰敢不服?
一次星際大戰華國眼睛都沒有眨一下,就填進去了60艘宇宙飛船。
這么大的損失之下,他還要“勒緊褲腰帶”來拉著這幫窮兄弟一起過好日子,這是什么精神?
歐盟那幫廢柴,連從非洲接回自家的飛船官兵,都扣扣索索的讓那些勞苦功高的飛船官兵借道北非,然后由盟軍的貨機帶回。
幾艘飛船的損失,讓歐盟委員會里面吵翻了天,新的飛船計劃一周之后還沒有出爐。
北歐三國為了維持國家的高福利,甚至威脅要退出歐盟,舉國跑去跟奧丁那個老家伙混。
歐盟的閉門會議,每天都有人因為心臟病發作,被抬出會議中心。
最后要不是相對獨立的地球外星聯軍歐盟指揮官,威脅讓星際陸戰隊罷工,放任那些外星人登陸,這次的會議還要持續很久的時間。
這幫人其實不是蠢,更不是不知道飛船的重要。
問題是歐洲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獨立建造足夠的飛船都非常的吃力。
各國獨自發展,其中資金、設備、人力的浪費,很難讓人容忍。
這就逼得他們,不得不聯合成立一家聯合飛船制造企業。
這里面牽扯的利益之大,讓那些政客不得不打起精神。
他們都有自己的立場,不能讓自己的國家在這里面吃虧,不然他們的政治生涯也就到頭了。
這就是這種聯盟的弊病,而且以歐洲的體制,很難徹底的治好。
英倫作為一個已經實現脫歐的角色,卻又還是歐盟軍隊當中的主力,成為最悲劇的角色。
經濟倒退也就算了,合著好處沒撈著,出錢出力的事情一樣都少不了。
最慘的就是美利堅,積攢了一年的飛船沒了不說,紐約、邁阿密、洛杉磯成為最早遭遇攻擊的地方。
除了紐約早已習慣了這種無緣無故的拜訪,邁阿密和洛杉磯成了難兄難弟。
打仗是打贏了,但是誰來為那些損失埋單呢?
哭嚎、暴亂、不知道想要干什么的游行,充斥著整個洛杉磯大區和整個邁阿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