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街道辦事處,書記辦公室。
楊書記再次看看蘇主任發來的微信,隨即點開號碼簿,翻到高區長的手機號撥打過去。
等了十幾秒鐘,電話通了。
楊書記問了一聲好,匯報起工作:“高區長,前天跟您匯報過的義務治安巡邏隊搞起來了,蘇嫻同志和駐朝陽社區民警很努力,當成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在做。有了這么一支生力軍,我打算讓工作組一心一意搞動遷,把同志們從防止違建和防止村民在地里搞小動作的任務中解放出來。”
工作組的人員全是從局委辦和街道各站所抽調過去的,這段時間不久責任到人,每個人負責做幾戶村民的工作,還要村里和田間地頭“嚴防死守”。
雖然誰也不敢有怨言,但總這么下去不是事,這么熱的天拖也會把人拖垮。
高區長下午去現場檢查過,知道工作組的人員有多累,下意識問:“這么快就搞起來了,現在有多少人?”
工作組的人員不敢公然抱怨,但暗地里個個怨聲載道。
將心比心,不是人家工作不積極,而是征地拆遷任務太艱巨,已經搞了一個多月,不知道什么時候是個頭,好多人吃在村里睡在村里,兩三個星期回不了家,這么下去會影響干部隊伍士氣。
楊書記暗嘆口氣,解釋道:“人員不少,有三十多個,但能投入巡邏的暫時只能抽出十二個,不是退伍士兵就是警校生,全是身強力壯的小伙子。再從居委會抽調幾個社區工作者,從村里抽調幾個黨員干部,基本上能應付。”
“能應付就行,老楊,你看著重新排個班,搞這么多天,是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同志們輪流休息一兩天。”
“好的,我這就安排。”
“對了,經費是怎么解決的?”
“能怎么解決,只能多方籌集。建設投資方、拆遷公司和拆除公司承諾出一部分,答應周五前到賬。蘇嫻同志也想方設法承接了兩個住宅區的安全保衛業務,這就相當于有了根據地,能不能創造經濟效益放一邊,至少能養人。”
“工作就應該這么干么,要會變通。”
“說白了還是有沒有魄力的問題,蘇嫻同志有能力、有水平、有魄力,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可惜她終究是要回原單位的。”
那么多機關干部下基層,能真正扎根基層并干得有聲有色的真不多,高區長對蘇嫻印象同樣不錯,不無惋惜地說:“別說花園街道,我們燕東區這個廟都太小了,留不住她這樣的干部,掛職期滿肯定是要走的。”
“高區長,就不能做做工作,爭取爭取?”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種事怎么做人家工作,怎么爭取?”高區長反問了一句,又回到原來話題:“老楊,年輕人血氣方剛容易沖動,我們不能搬石頭砸自己腳,那個巡邏隊一定要管理好,絕不能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