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明小區,8號樓1602室。
米阿姨一邊招呼剛到家的女兒吃飯,一邊打著電話:“寶山,蕓蕓到家了,你別著急,繞就繞點路,飯菜給你留著呢!”
“王廠長,我米向紅,沿河公園能不能去,晚上排不排練?哦哦哦,那就休息一天。”
黎蕓越想越好像,禁不住抬頭道:“媽,我看您去沿河公園玩,比以前上班還積極。”
米阿姨不樂意了,放下手機坐到女兒對面不快地說:“我就這點愛好,就那幾個老伙伴老朋友,什么叫比上班還積極。再說你們一個比一個忙,要么不回來,回來一個捧著手機,一個抱著電腦,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難道真讓我給你們找個后爸?”
老媽很敏感,去年因為在小區跳廣場舞,幾個小年輕說什么“不是老人變壞了”,“是壞人變老了”,氣得她幾天吃不下飯。
黎蕓意識到說錯了話,急忙道:“媽,我沒怪您的意思,就是跟您開個玩笑。”
“吃吧吃吧,別再玩手機。”米阿姨只會替女兒著急,怎么可能生女兒的氣,又托著下巴嘀咕道:“你和寶山結婚六年,兩個人都三十好幾了,別人家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你們倒好,今年推明年,明年推后年,到底什么時候要,如果你們生個孩子,我還可以幫你們帶帶,也不至于整天沒事干。”
又來了,最怕的就是這個。
黎蕓立馬轉移話題,舉著手機笑道:“媽,您看這兒熟不熟悉,好像是527廠北大門。朋友圈里都傳瘋了,說這個守著下水井指揮交通的是‘燕陽最帥警察’,一點常識都沒有,看警銜就知道不是正式的,一看就知道是臨時工。”
“什么527廠,什么臨時工?”
“您看。”
“這不是小韓么,他是公安,不是臨時工。”米阿姨樂了,生怕看錯竟順手拿起老花鏡戴上。
“媽,您認識他?”黎蕓將信將疑。
“我們幾乎天天見,當然認識!”
米阿姨一邊翻看著女兒的手機,一邊不無興奮地說:“不會看錯的,就是小韓,我們社區剛來的片兒警。還說別人一點常識沒有,你才沒常識呢,他不是臨時工,人家也大學生,去年考的警察公務員,警銜跟別的警察不一樣是因為還在試用期,年底就轉正。”
“您知道的挺多!”
“前面樓上不是有個女的養蛇,不是把王阿姨差點嚇出心臟病嗎,那條大蟒蛇就是小韓叫消防隊來抓的。你們平時不怎么回來不知道,小韓跟別的警察不一樣,別看人家年輕,可負責任了!要不是他和社區去年剛來的蘇主任,咱樓下停車場里的車,下午又得全泡湯。”
別看在東明小區住四五年,對小區乃至社區的情況黎蕓真不了解,好奇地問:“他下午做什么了?”
“見外面要下雨,就讓保安挨家挨戶通知下去挪車。有些人不在家,小韓就從交警隊調來一輛拖車,把沒人挪的車全拖外面去了。說起來都怪開發商,建房時根本沒考慮地下室怎么排水,結果下一場雨淹一次,真擔心總這么淹下去,會不會影響地基。”
“這樓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地基打那么深,應該不會受影響。”
想到公司里正組織員工培訓,教員工怎么經營出一個有十萬粉絲的微信公眾號,從而達到推廣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的目的,黎蕓眼前一亮,覺得這是一個蹭熱度的機會,禁不住追問道:“媽,這個姓韓的小警察,叫什么名字您知道嗎?”
“知道啊,韓朝陽,老家在青山縣,以前學音樂的,去年考的警察公務員,今年23歲,還沒女朋友。對了,你們單位有沒有合適的姑娘,小韓條件不錯,雖然是農村的,但也算干部家庭。他父親在鄉里當干部,他母親是初中教師,正打算在市里買房呢。”
難得跟女兒坐下來聊一次天,不管聊什么內容,米阿姨都很高興。
老媽就喜歡給人介紹對象,黎蕓早習慣了,把碗筷往邊上一推,從包里取出筆記本電腦,一邊開機一邊急切地問:“他是咱們社區的片兒警,那他就是在花園街派出所上班?”
“這不是廢話么,路北是新園街道,路南是花園街道,你看看身份證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