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提到陽觀村,韓朝陽眼前一亮!
“朝陽,朝陽,吳偉也到了,我們是不是分一下工?”
“什么?”
“想什么呢?”看著他若有所思的樣子,李凱儀下意識問。
“李哥,我想到一個人。”
“誰?”
“我認識一個姓田的大老板,他四十多歲,矮矮胖胖,也在開發區開廠,生意做得很大,非常有錢。”
“什么地方人?”
“陽觀村的,不過現在不怎么回去,他在市里有房子,而且好幾套。”
陽觀村,李凱儀再熟悉不過。
陽觀村三組發生過一起影響極其惡劣的滅門慘案,作為重案隊的刑警,李凱儀第一時間被抽調進專案組,也就是那會兒認識同樣被抽調進專案組的吳偉的,算起來認識吳偉要比認識韓朝陽早。
不過現在不是回憶那起命案的時候,四十多歲、矮矮瘦瘦的男子有很多,但既在開發區開廠,生意做得很大,非常有錢,并且又是本地人的四十多歲、矮矮胖胖的男子并不多。
李凱儀欣喜若狂,緊盯著韓朝陽問:“全名叫什么?”
“田繼明,家住陽觀一組,專門做鋼結構工程,在開發區有一個大廠區,好像叫新龍鋼結構有限公司,開發區的很多鋼結構廠房是他加工然后去現場安裝的。”
韓朝陽想了想,突然掏出手機,一邊翻看手機里存的照片,一邊接著道:“陽觀村籌建治安聯防隊時經費不足,我跟崔村長一起去他那兒拉過贊助,他捐了好幾萬。治安聯防隊掛牌的時請他和另外幾個老板去剪彩,當時我們好像合過影。”
身份證上的照片有時候跟本人不太像,李凱儀催促道:“趕快找,找不到問問別人有沒有當時的合影。”
“我經常清理手機,但很少刪照片,應該有。”在戰友們急切地目光下,韓朝陽飛快地翻看,翻了五六分鐘,突然舉起手機:“找到了,就是這張,站在我左邊的是田老板,右邊的是唐老板,他倆是陽觀村最有錢的人。”
“太好了,趕快轉發給我。”
“好的。”
韓朝陽剛把照片發過來,李凱儀便轉發給一個微信好友,旋即推開車門出去打電話。
很顯然是在聯系提供線索的線人,避開眾人打電話并非不信任大家,而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因為線人的身份需要嚴格保密。
這給韓朝陽上了一堂課,讓韓朝陽意識到自己一樣要對提供線索的朝陽群眾負責,以后再接到群眾舉報,絕不能再跟之前一樣連舉報群眾的身份一起上報或連舉報群眾的身份一起給其他民警通報,而是要把提供線索的群眾的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