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樓會議室吃完飯,二樓的審訊也有了進展。
俞鎮川和苗海珠拿著一疊筆錄敲開會議室門,當著韓朝陽、吳俊峰等人匯報道:“鮑所,鄒彥慶和黎自強交代了。不光新民小區失竊的十六輛電動車是他們偷的,在新源路時代網吧、二十二中、新民菜市場等地方也作過案。因為偷的太多,甚至記不清一共偷了多少輛。”
就知道這樣的案子一破就是一串兒,鮑所下意識問:“大概多少輛?”
“從二人交代的情況上看,他們自去年8月在小區里偷了第一輛電動車沒被發現之后,膽子越來越大,頻頻出手,瘋狂作案,在不到一年時間內至少作案四十多次,至少盜竊電動車四十多輛。”
“就他倆,另外幾個臭小子呢?”
“一起帶回來的七個家伙,有的是黎自強的同學,有的是他倆在網吧認識的。他倆平時主要混跡于中山路和新源路的幾個網吧,以前沒少蹭人家的飯,甚至蹭人家的網。今天黎自強正好過十九歲生日,所以跟鄒彥慶一起請這幫狐朋狗友吃飯。”
俞鎮川剛說完,苗海珠忍不住補充道:“其中有兩個是理大的學生,他們到底知不知道鄒黎二人是偷車賊不太清楚,但從鄒黎交代的情況上看一起帶回來的這七個人應該不是同伙。”
抓到偷車賊只是第一步,韓朝陽好奇地問:“俞哥,苗姐,車哪兒去了,他們是怎么銷贓的?”
吳俊峰等隊員雖然不是民警,但一樣值得信賴。
俞鎮川翻看了一眼筆錄,抬頭道:“新民小區頻頻發生電動車失竊,我去蹲守過,你和你們所里的吳偉也去過,甚至請曉斌和俊峰他們去布過控,后來老唐還跟刑警二中隊一起調看過周邊的監控,之所以一直沒查到線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鄒彥慶很狡猾,知道到處有攝像頭,每次得手之后都用他家拉水果的農用車轉移臟車,蓋得嚴嚴實實,外面還碼上裝水果的那種塑料筐,非常隱秘;二是他們去年在青年路水果批發市場認識了一個姓錢的中年男子,這個姓錢的是武淳市人,專門幫人家開拉水果的大貨車。
閑聊時他倆提到沒錢花,錢某給他倆‘指點迷津’,說搞到電動車就有錢,甚至教他們怎么偷,后來他倆偷到車也全賣給了錢某。據他們交代,錢某平均一星期來一趟青年路水果批發市場,每次錢某來他們就把偷到的臟車幫著裝到卸完水果的貨車上。”
“銷到外地去了,難怪一點線索沒有。”鮑所微微點點頭,想想又問道:“有沒有錢某的聯系方式?”
“有一個手機號,剛才魯隊讓鄒彥慶撥打過,并且打通了。錢某說大老板安排其開另一輛車,往其它地方送貨。讓鄒彥慶把車藏好,讓鄒彥慶不要著急,聲稱過段時間會來燕陽,等下次過來把車拉走。”
“不是說平均一星期來一趟嗎,兩個臭小子剛落網他就不來,怎么會這么巧?”
“鮑所,打電話時我們全聽著呢,錢某應該沒起疑心。”
俞鎮川所說的魯隊是新園街派出所辦案隊的隊長,老魯辦事鮑所很放心,剛才只是隨口一說,回頭看看韓朝陽等人,沉吟道:“這么說應該是巧合,姓錢的經常往水果批發市場送貨,查他駕駛的那輛貨車的車牌號應該不難,而且有他的手機號,既然進入了偵查視線,他肯定跑不了。落網的兩個臭小子不是在其它地方作過案嗎,你們先去調查核實,把能串并的先串并上。”
“是!”
“俞哥,他倆昨夜偷得那輛車呢?”韓朝陽好奇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