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容易,我擔心打草驚蛇。”
“什么意思?”韓朝陽不解地問。
康海根斜看著巷子里剛才鬧事的那一家,摸著嘴角說:“稀元懷疑他們是搞傳銷的,我看著也有點像,因為他們登記時提到的那個公司就在街道斜對面的寫字樓,那棟樓我去過,根本沒那個什么興通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十幾人租住在一起,女的兩三個人合住一個房間,那些男的四五個人擠一間,照理說四五個男的擠在那么小的空間里,應該又臟又亂,而剛才看到的恰恰相反,不僅不臟不亂,反而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更讓人想不通的是,他們聲稱在那個什么科技公司上班,但其中至少有五六個看上去不像在寫字樓上班的人。說句不中聽的話,那兩個中年婦女可能連寫字樓的保潔工都不一定能應聘上。
韓朝陽越想越覺得管稀元的懷疑有道理,低聲問:“康所,你打算放長線調大魚?”
康海根掏出手機看看時間,抬頭道:“如果是傳銷,肯定不止這幾個,其他人如果不是住在村里,就是住在其它地方。而且可以肯定,他們的上線尤其上線的上線絕對不會住這種地方。”
打擊傳銷必須打擊主犯,抓那些既是騙人的也是受害的小魚小蝦沒用。
取證很難,就算有證據拿他們也沒什么好辦法,只能通知他們家里來接人,要是家里沒人來接還要給他們買車票,最讓人頭疼的是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盡管他們可能心里明白上當受騙到,但為了挽回損失很可能會執迷不悟,今天把他們送上回老家的火車或汽車,說不定過幾天又偷偷跑回來了。
韓朝陽想了想,沉吟道:“行,先盯住,看看他們到底是干什么的,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少人。”
“我讓稀元去查了,看看村里還有那些人登記的工作單位是同一家公司。”
“好吧,先查查。”
……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韓朝陽跟康海根聊完繼續檢查了一會兒外來人員的身份證,管稀元就打電話說村里有六十七個來自十幾個省市的外來人員,在去陽觀村警務室備案登記時填的是同一個工作單位。
年齡最小的十九歲,最大的五十八,大多學歷不高,只有九個是大專或本科學歷。
眼皮底下居然存在一個很可能是在搞傳銷的團伙,且人數眾多,韓朝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顧不上再檢查外來人員的身份證,趕到村口的警務室,一進門就急切地問:“康所,所里今晚誰值班,能不能讓值班的人查查……”
對花園街派出所而言這也不是一件小事。
不等韓朝陽說完,康海根就凝重地說:“秀娟值班,她正在查。你最好給新園街派出所打個電話,看看他們那邊存不存在這樣的情況。”
“行,我給鮑所打電話。”
燕陽雖然時不時查出一兩起傳銷案,但相比其它城市傳銷問題并不嚴重。市里對傳銷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因為這直接影響到城市形象,市局甚至把轄區內有沒有傳銷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標準,鮑青山接到電話大吃一驚,不假思索地說:“朝陽,你把那個公司名稱和地址發過來,我這就安排人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