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洶涌的海面上。
“薊州”號在掙扎著航行,洶涌的海浪拍打在殘破的船身上。
船隊在從交趾返航途中,遭遇一場風暴,有七艘戰船被沖散了,有幾艘已經葬身海底,“薊州”號算是比較幸運的,沒有傾覆在風暴之中。在與風暴搏斗了一天一夜之后,暴風雨是過去了,但是他們現在的位置,這是一個足以令人發瘋的問題。
好在這艘殘破的戰船還能勉強浮在水面上。
放眼望去,四周海浪滔天,船老大把持著舵桿也是非常絕望地瞅著海面,這時候,他也非常渴望可以看見陸地。
被風暴撕得殘破的風帆早就降了下來,如今的海船順著海風,船身卻被海風吹動著隨波逐流,應該是與海岸的方向越來越遠。
“海島!”
桅桿上負責了望的水手忽然手舞足蹈大喊起來,不過他喊出來的聲音已經不知道被狂風吹到哪里去了,但是手里的信號旗卻讓下面的人員看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右前方陸地!”
駕駛艙外的值班軍官看到了望手的旗語,向操舵的船老大報告道。
船老大在慢慢調整著船舵,統帶伍天行這時候也從下面的艙室里鉆了上來。
大唐水師的戰船掙扎著駛向了這座名為大嶼的海島。
……
六月南方的天熱不說,而且還很潮濕。
兩艘被風暴吹散的水師戰船漂泊到澎湖嶼的消息上報到了朝廷,結果夏承廷就被任命為泉州鎮撫使兼市舶司都監。同時,朝廷下令泉州軍改為水師,一半駐扎泉州,一半移駐流求,改流求島為夷州,并要求水師在夷州開拓屯墾。
流求的平湖(今澎湖)在唐代就有不少漁民居住,由于經常受到海盜的襲擾,在早年間,朝廷還派有一支三百人的駐軍常駐平湖,以維護島上的治安。
朝廷從泉州、漳州招募了三千屯田軍戶,又從北方的登州、徐州、海州和萊州招募了三千戶屯軍,再加上三千泉州水師,繪成了第一批前往夷州開拓的隊伍。
朝廷倒也算是體諒火明,專門調撥了十艘蒸汽戰船,歸新組建的夷州水師統轄,這使得火明手上的水師實力大增。原來的泉州水師實力本就不弱,擁有各種大小戰船三百余艘,其中三分之一也撥給了夷州水師。
劉江和夏承廷專門趕到泉州碼頭來為火明送行。
“第一任夷州刺史,這是名垂青史的天大功勞,你小子實在是幸運。現在某都想將這船政大臣,來換你的位置坐坐。”劉江拍著火明的肩膀用羨慕的語氣說道。他是專程來泉州,督促水師船廠的改造工程,正好趕上了水師出征。
“還行,那里全是數十米高的鉆天巨樹,到時缺啥木料我們可以賣給船政。”劉江雖然現在級別很高,但大家原來都是同學,所以說起話來都很隨便。在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后,火明已經先往夷州島上考察過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