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新模式的建議
“哦,有意識,說說看。”
曹志文仍舊保持著傾聽的態度,示意徐龍將心中的想法一股腦的全說出來。
“好。”話已經說到這里,徐龍也來勁了,“先說合理利用現有的數據的事情,簡單的所,我想嘗試一種新的產品設計理念和新的銷售模式,即個性化定制。目前來說,個性化定制也不是什么新鮮的詞匯,但我有我自己的理解。
第一個是何為個性化:
我認為的個性化分兩類,一是身材數據、使用場景等的物理性質的差異;另一個是思想、審美等的主觀差異。
第二是個性化定制的現狀:
目前的個性化定制可以概括為物理化定制即僅僅只是根據個人的物理性指標如身高體重高矮胖瘦進行定制,或者是簡單的將類似打印機的一些思路,在產品上定制最基礎的思想、審美特性。
第三,個性化定制的發展:
個性化定制的產生和發展,不應該僅僅只是回歸到舊時的裁縫模式:量好三維數據,挑好面料材質,或者打印上你自己的要求。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這所謂的個性化定制只是提高了人工裁縫的生產效率。
我認為真正需要發展的個性化定制是讓各人之間的主觀差異實現定制。
第四,基于主觀差異的個性化定制:
雖然人和人之間的思想、審美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卻對某個事物的物理特性存在極強的相似性。就如同人類的基因,微小的差異就有了千變萬化,但是決定人類性狀的基因卻是一樣的。
因此,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要做個性化定制,應該也是基于這種內在邏輯。比如說雙肩包產品,市場上絕大部分被使用的雙肩包基本上都可以被歸類為少數幾種(咱們公司之前也做過基本包型的歸類),因此,再細化下去的工作應該是找出雙肩包內在的基因,然后將基因讀取出來,從而實現產品的零件化,并將零件進行分門別類,使各個零件之間可以互相組合,從而形成千變萬化的產品。
即個性化定制的首先需要做的是讀取產品基因,并將產品零件化,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讓消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進行組合設計,形成最終的產品樣式,然后公司將消費者的組合進行最終實物化。
同時,消費者自己組合設計的產品,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用于在個性化定制的平臺/渠道上銷售或者消費者自己的銷售渠道上銷售,消費者得到參與,而且很可能消費者也能在這上面獲得經濟收入,而公司也可因此獲得收益(而且產品的零件也可以被當成周邊產品進行單獨銷售,使消費者購買了產品之后也可以通過這些零件的單獨購買形成二次設計,保持持續的興趣,同時實體店鋪可以滿足現場體驗以及現場實物成品、零件的銷售等)。同時,產品的零件化,也能夠保證原材料的成批量采購,降低采購成本,同時零件的組合,對加工工人的技能要求也不會過分嚴苛。
簡言之,個性化定制要做的就是這么幾件事情:
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的就如武器當中的“槍族”模式,同一槍族當中的零部件可以共用,但他們的最終形狀可能差異很大,我認為的個性化定制即是學習這種模式,并深化創新之。
現如今,錢包的產品賣了這么多年,而且每一年每一款的詳細數據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不如先將視線回歸到這些數據上,然后去發掘其中的因素,最開始咱們的步子可以不用邁得這么大,就先從以往的數據當中整理出暢銷的和滯銷的因素,然后在以后的新款開發中注意對這些因素進行采納和規避。
至于緊盯時尚潮流的新款開發,倒是可以將權重放低,只將它們定性成數據庫的更新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