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達了嗎,現在還沒有,至少要等到核彈到手,那兩人才能真正的發達起來。
謹慎的樂觀,或者說期待,但是很忐忑的期待,才是現在CIA幾個接觸到此事的核心人物的心情。
“今天你們做的非常好,海神,你真的是……就是很好。”
波特很含蓄的夸獎了楊逸兩句,然后他長吁了口氣,道:“局長對你的表現非常滿意,他私下里和我說,或許你該接受更大的考驗,承擔更大的職責,這樣才能將你的能力充分體現出來。”
楊逸點頭道:“謝謝您的夸獎,也感謝局長對我的信任。”
波特吁了口氣,然后他一臉滿足的道:“今天席勒部長很不高興,唔,是的,他很不高興,因為我們CIA終于體現了應有的作用。”
波特這番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在美國,CIA是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直接向總統負責,費用是總統向國會申請后下撥的,沒有上級機構,甚至都不用和其他部門合作的。
所以,總統對CIA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不像其他部門,比如國土安全部,總統就算想提拔一個人也插不上手,而在CIA,總統雖然不可能直接下令提拔一個低級官員,但是總統都發話了,那這個人就一定能得到火速提拔。
別忘了CIA的局長都是總統直接任命的心腹,有時候不算心腹,但也絕對是跟著總統走的人,而絕不會跟總統對著干。
所以現在CIA的局長才會是個吉祥物一般的人物,因為他是總統的心腹,總統不需要這個局長有太強的能力,只要能確保CIA是控制在自己人手里的就行,因為CIA局長掌控著整個CIA的財政和人事大權嘛。
CIA一直是美國最重要的情報機構,直到911事件后,國土安全部的成立讓CIA的地位有所下降,并且還成了背鍋俠,但是CIA的實力和底蘊終究還擺在那兒,只要國土安全部的勢頭稍微被打壓下去一些,CIA就能立刻強勢復蘇崛起。
CIA的被輕視和打壓是暫時的,但國土安全部要是被忽視了,那可就很可能一蹶不振了,所以部長席勒才會那么著急,以至于不顧身份的直接說話打壓一個小小的CIA特工,實在是因為對國土安全部來說這被CIA出風頭的后果太嚴重了而已。
而且席勒還沒成功,都沒登波特開口就敗下了陣來。
知道這些,才會明白沃爾特為什么會說楊逸和他都發達了,因為一旦被總統看重,職務馬上就能上去,而這地位上去之后就算換總統,他們這些中高級官員的地位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畢竟局長可以常換,但是真正做事的人卻沒辦法常換,把有經驗的人都搞下去,換上一批沒經驗的新人,這那個總統也受不了啊。
所以大家都高興,但還是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拿到核彈,也只能拿到核彈之后才能高興。
“但是現在已經過去了十七個小時了,伊凡那邊有消息嗎?”
出風頭的基礎是建立在核彈上的,要是沒能拿到核彈,就意味著已經好轉的局勢是假象,而且風險還更大了,那樣的話,CIA可就不只是丟臉的問題了。
楊逸當然是有信心的,可問題是核彈沒真正到手之前,他也不敢百分百的保證不會出問題啊。
“一直沒有消息,但時間定的是二十四小時以后,長官,伊凡這個人還是很有信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