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不舉兵事,以農為本的政策,投百姓所喜;德治天下,一勞永逸則恰投君王所好。這種上下討好的論調,正是秦儀《國論》成功的根本所在。
其結果就是,即使他在自己的書里打自己巴掌,主張廢武力棄兵事刑法的同時,卻又拋出戰論一篇,議論天下戰事,勸諸國消極備戰,典型的自相矛盾。很多人卻對此視而不見,反將其奉為輝煌巨著。稱其言必有物,學識淵博,雖不好戰而擅戰。
這讓淺水清幾乎要笑掉大牙。
不過憑心而論,秦儀的四極游記真正是件好東西。秦儀早年游歷天下,是典型的旅游家。他書中記載的很多地方,連同樣曾做過游歷的淺水清也沒去過。很多當地民風民俗也是他聞所未聞的。相比四極游記,他的國論如果仔細分析的話,其實是破綻處處。
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這個人的嘴皮子太厲害了。
他去的地方多,讀的書多,隨便說幾句話,都能引經據典出實證來證實自己的觀點。他的四極游記就象是專門為論證他的觀點而存在的,其用意不言自明。
這個時代并不是一個懷疑論的時代,上位人不會喜歡下人動不動就懷疑自己。
淺水清或許是這個世界唯一能用冷靜分析的眼光看待這一切問題的人。
他不象止水人,對這本書抱有偏見,也不象其他各國君主,將它捧為至寶。相反,他仔細推敲,反復琢磨,還真讓他領會出不少東西來。
秦儀在很多時候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所舉出的例子雖然存在,但是淺水清終于還是發現。這些例子本身的存在,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他們其實屬于個例,而非常例。而秦儀,就是用這些個例來證明了自己,從而也說服了所有人。
所以,淺水清到是很快就明白了這其中的訣竅所在。
“天下能言善辨之士,道黑成白之人,大概就數此人為最了。”淺水清微微笑著,終于合上了手中的書。
一個人,之所以會有所謂的仰慕別人,往往就是因為對方做到了自己做不到的事.
這刻,淺水清對這個秦儀也是仰慕佩服不已。
他悠悠想道:倘若秦儀沒有被皇帝賜死的話,那么如今這個老頭,應該還有很大的可能活在世上。
算算年紀,他今年該七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