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動了峽谷中的灌木叢,帶動出嘩嘩的聲響。樹影婆娑里,殺機暗伏。
隱藏在灌木叢后的眼睛露出陰狠的目光,遠處走來了幾名探路的哨兵。
他們無聊地揮舞著手中的戰刀,劈砍在阻擋去路的小樹上,牢騷被風送來,送進伏擊者的耳中。
“真他媽的無聊。我說頭,別管什么隊型啊,掩護的了。讓大家在這里坐一會,然后出去匯報一下就行了。”
領隊的士官同樣有些提不起精神,無奈地揮手:“你們在這附近坐一下吧,我自己再去那邊看看。”
做為老兵,多少還是有些敬業精神的。他小心地走在峽谷的腹地,四處梭巡著,口中還含著一個警哨。一旦有敵人在附近,警哨會在第一時間發出尖銳的呼叫,提醒自己人注意伏擊。
2月末的風,已經開始帶著新春的暖意,今日天氣晴朗,視野開闊,老兵的心也隨著一路的搜索漸漸放松下來。
看看四周無人,肚子里憋著的一股尿意再控制不住地想要奔流出來,老兵把手里的戰刀往地上一插,提著褲子就往一旁的灌木叢中尿去。
隨著唰唰的水聲,減去一身重負的老兵只覺得渾身輕松無比,隱隱卻察覺灌木叢里仿佛有動靜。
他有些好奇,想可能是一只兔子藏在里面,便提好褲子,隨手將自己身邊的那片灌木叢輕輕扒開,然后小心地往里望去。
一雙充滿憤怒而殘忍的眼神,赫然與自己四目相對,互相瞪視。
在那兇殘的目光背后,是無數雙狼一般的眼神在眼前閃躍發亮,老兵赫然間發現就在這片灌木叢的后面,竟已隱藏了大批著盔帶甲的戰士!
大張的嘴形再合不攏,那一刻,一道飛躍的銀光閃過,咽喉中瞬間炸出一片蓬勃血花。血水順著喉嚨往氣管里倒灌,將那噴薄欲出的呼喚淹沒成一片血沫氣浪。。。
老兵捂著咽喉倒了下去。
一個頂著滿頭尿騷的高大威猛的將軍赫然在灌木林中現身,頸間嘶啞出憤怒地低吼:“把所有探路的士兵都殺了,然后穿上他們的衣服,打出安全手勢。”
風鳴峽谷是一條狹長的蛇形地帶,這里的道路蜿蜒,地形險要,四周都是陡峭山壁,利于伏擊而不利于抵抗。大軍要過這樣的地形,就必須加倍小心,防備突襲。
除了派出大量斥候探索地形,尋找有無伏兵外,最重要的一點工作就是派出前鋒隊搶先通過谷口,把守住要道關隘。
進谷口與出谷口都必須有專門的戰士負責看住,這樣才能放任大軍通過。
前鋒營和斥候隊可以說是整支大軍中擔負責任最為重大的隊伍,所謂的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指的就是這種在絕地情況下為大軍所能提供的生存保障,而不是簡單的字面上的,沒山就挖洞,遇水就建橋。
事實上,在冷兵器戰爭時代里,山和水這兩種地理形態,恰恰就是戰爭中最常用的伏擊招數。碰到巍峨高山,要小心對手隱伏其中,居高臨下發動攻擊,過河時則要小心對手半渡而擊。而碰上象風鳴峽谷這樣的天險絕地,就更得小心小心再小心。
既要為主力部隊打通進軍路線,又要占據道路兩側可通視一定范圍的制高點,搜索密林和峰頂等可能設伏的地段,尋出可能潛伏的敵方大軍或掃清小股騷擾部隊。一旦遭遇到敵人,他們一方面必須在第一時間內通知后方,同時還要立刻展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