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已經打了太久,死去的人也已經太多,是該到結束的時候了。至少,不能讓止水的人們再為一個飄渺無望的希望而去送死。”
“所以,我不會血屠大梁城,也不會再以殘忍手段對待任何一名曾經的敵人。相反,戰事一旦結束,我淺水清將會散盡所得,將所有資財散于民間,幫助止水重建家園。或許我能做的,比我所造成的傷害依然太少,但是在我淺水清有生之年,我都會努力讓止水人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我能夠打下止水,也就能夠保衛止水。”
他說話的聲音并不大,語氣卻低緩沉重,表情痛苦而復雜,充滿了愧疚之情。
道歉是一門學問,道歉本身不在于話語的內容,而在于表達者是否真正把自己的悔意表達了出來,并使對方接受。
在這一點,道歉者的表情表達方式,比內容更重要。
淺水清的態度誠懇真摯,卻是所有人都第一次看到的,他們本以為面對這樣的問題,淺水清會砌詞狡辯,甚或惱羞成怒殺了問話的人,卻沒想到會得到如此出人意料的答案。
當然,那段道歉的內容,同樣也頗值得斟酌。
那是一段并不算太長的道歉語,卻清晰無誤地表達了多重意思。
淺水清把自己的行為,和歷史上眾多有著類似屠城行為的將軍放在一起,使自己不再是孤立的,這是一個絕妙的舉措。他通過打贏戰爭結束戰爭來誘惑大家,通過未來的安康來吸引大家,并暗示自己將來終會被老天爺收拾以安人心。
至于那最后的一句話,更是給了所有人一個共同的感覺--當兩個國家并攏在一起時,淺水清,這個世之殺將名將,同時也就歸屬與止水人所有了。
這讓周軍降卒們,分外有著一種特別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是自己被人吞并了,而是兩個國家整合在一起,那曾經無敵的將軍,也和自己站在了一起,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誠然,淺水清的這番道歉未必能讓每一個降卒都相信并滿意,但的確不可否認的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人的心腸是軟的,是很可以被拿來利用和欺騙的。
當淺水清祭起大旗的那一刻,他是屠夫,但當他放下屠刀時,他便剝下了那層血淋淋的外衣,用他那平和謙沖的態度去哄騙去對待這蒼生黎民。人們或許不愿意承認,但是一個很顯著的事實就是--放下屠刀的人,可以立地成佛,那從未拿起過屠刀的,卻肯定與佛無緣!
那一刻,所有的周軍降卒默默地看著他,一言不發,而姬若紫的眼中,卻蓬勃出如火愛意。
她知道,這一刻的淺水清,已經真正領悟到了為將者更上一層的境界。
而雷火,卻怔怔地看著淺水清。
那個時候,他真得非常非常想知道。
淺水清這刻的說話,到底有幾分是虛情假意,又有幾分是真情實意?
他立下的許諾會成真嗎?他所有的保證,又是否會打上折扣?
但是不可否認,從今天起,淺水清已經打算甩脫曾經的形象,為自己重新正名了。
此時此刻,他再不需要背負那所謂屠夫的包袱以震懾天下了,打敗護民軍后,他將會有足夠的震懾資本!
與次同時,叢林深處,一個女人背負著一個已經重傷昏迷的少年在叢林中艱難跋涉著。
她的步履蹣跚,幾乎每走一步,都要耗盡全身的力氣,搖搖欲墜卻始終不倒。
無雙!
你要挺住!
我們一定會走出叢林,找到碧將軍他們的!
那個曾在敵營中受盡無數折磨拷打的少女,在這刻挺起胸膛,不顧傷痛而堅強不屈地走在道路之上。
叢林內,離楚靜靜地躺著,兩眼向天,再無人知道他的死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