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能示之有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姬若紫越看越心驚,她原本不認為淺水清用三天時間能寫出怎樣的軍事著作來,只當他是一時興起,雖佩服淺水清是戰爭天才,卻也不認為可以發前人所未想,開古今之新戰爭格局。
然淺水清用三天時間寫就的這本兵書,姬若紫用了大半個時辰,終于將其全部讀完后,她的眼神已經由詫異最后變成了全心膜拜與佩服了。
“此書,必將成天下奇書,流傳千古。”姬若紫由衷說道。
淺水清微微一笑,摟著樂清音的腰微微緊了一緊。
那是自然的,又有何稀奇之處。
孫子兵法本就是自己那個世界的第一兵法奇書,傳承兩千年,不知多少人瞻仰其名,多少名句流傳后世。
自己自來到這個世界以來,從未有借過異世之利,卻還是在今天借用了一回,這一借,就借的驚天動地,將整本孫子兵法都抄襲了過來。
惟如此,他仍嫌不夠。
真正的孫子兵法,其實總共不過萬余字而已。
孫武的年代,書以竹簡,撰寫不利,故此那時候的文字記錄,素來是言簡意賅,恨不能一個字可以作一句話的意思使用。一本僅萬字的孫子兵法,在最初寫成時,卻是用車裝的滿滿一大車竹簡。
所謂學富五車,就在于此。
因此雖只有萬余字的孫子兵法,所囊括的內容,卻包羅萬象,幾乎囊括了孫武一生對兵法戰爭的理解。
倘若擱在現代,一萬字的內容擱在網絡上,寫手們三個小時便可完成,又何必勞他孫武大駕,費時三年著作,窮盡一生心血。
可見文字的質量與數量是如何的不成正比。
網絡寫手們若如此寫,那是連免費章節這一關都過不了,縱然是天下奇書,作者也只有活活餓死的份。
年代不同,需要便不同。
天風帝國如今所處,已經是一個完成了造紙術與印刷術的后封建時期,各種封建時期重大發明均已出現,戰爭也走到了僅差火器的地步,這種情況下一本書動輒十數萬字是極正常的。因此淺水清不僅照記憶抄寫了一本孫子兵法,甚至連三十六計,古今戰術大全,及各朝各代對兵法戰爭的詳細理解一鼓作氣都寫了進去。
假如說孫子兵法原是一本高屋建柃的著作,寫得是一種兵法思想,而無具體細節,因此適用于任何時代,那么淺水清就是在這一基礎上,補充了兩個世界足夠多的戰例,用實際戰爭來講述和完善此一思想,不僅有著古人非凡的智慧結晶,更具備了后人超時代的眼光和完美的細節完善。
觀瀾大陸并非沒有兵法書,只是在淺水清看來,這個世界的理論水平卻是遠遠低于其實質操作水平。這想必是和這個世界曾經缺少的那個文化繁榮的時代有關。
也因此,淺水清下定決心要寫一本淺氏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