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虹軍來到之后,在距離對手五百米以外的地方開始布置戰陣,天風軍則嚴陣以待,并不騷擾。這到不是天風軍斯文有禮,先禮后兵,而是此時出擊,除了把對手嚇跑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孤正帆擺下的是一個中央突進的尖錐陣,是以中央為主要突破力量,目的是撕裂對手,制造分割包插對手的機會。
烈狂焰布下的則是一個兩翼齊飛陣,將主要兵力集中在了左右兩側,目的是包圍對手,全殲對手。
不同的實力,不同的心態,導致的是不同的戰術變化。孤正帆的兵力比暴風軍團的人數少,想要包圍數量比自己強大的對手顯然是不合理的戰術,因此利用局部優勢,強突中央,分割敵人,打一個中心開花戰術比較理想。而烈狂焰則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兵力強大優勢,盡可能地從這一戰中撈取到最大的勝利果實,最好就是自己的兩翼能夠直接殺到敵方的后路,然后在后路中央會師,如此,就可截斷驚虹軍的歸路,使其再沒有逃逸的空間。
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戰術思想碰撞在一起,是典型的以己之強,攻彼之弱,到底誰勝誰負,還要看各自的指揮水準,當然,也要看一些戰場之外的因素。
如今小梁河戰場上,這兩大陣營碰在一塊,那璀璨著黃金之色的,是天風軍。數量多達四萬人的步兵大方陣,以傳統的嵌套式方陣體系開局。每五十人組成一個基本作戰單位──小型方陣,每二十個小型方陣組合成一個中型方陣,每十個中型方陣構成一個萬人大型方陣。遠遠望去,一個個小型方陣,就如一塊塊麥田。當幾個大型步兵方陣在戰場上鋪展開來,無數方方正正的小塊麥田嵌合鄰接,仿佛變戲法一般,原本平坦荒蕪的原野上,一下子長出一片無垠的麥浪!
這種方陣體系的特點是靈活性高,適應性強,可密可疏,可攻可守,在大多數地形條件下都能夠使用。
兩側,則是暴風三縱,三萬人的騎兵部隊再加四萬步兵,形成兇猛的兩翼齊飛態。在這里,騎兵在前,擺成松散陣型,利于穿插沖刺,后方的步兵則布成了一個半月形的前突陣容。假如說中間的大陣,是用來防守的,那么兩側的士兵就是用來進攻的。
由高往下俯瞰,天風軍陣就如一支張揚舞爪的大閘蟹,用要兇狠的利鉗撕裂消滅敵人。
于其相對應的,是驚虹軍的軍陣。黑盔黑甲,是驚虹戰士的傳統裝束。與天風軍相反,孤正帆將騎兵擺放在了軍陣的最中間,其后才是步兵。兩側則安置以防御能力最強的重裝步兵,配以大量的弓箭手。整個大軍陣看上去還真象是一只大鐵龜,中央**突前,四周是鐵壁防御,往那里一趴,除了**搖擺,兇猛噬人外,其余地方均不好啃。
這場戰爭,大閘蟹碰上了大鐵龜,導致了后世就有人稱這第二次小梁河戰役為龜蟹之戰。天風人是傳統的進攻犀利,驚虹人防御強勁,到底是金蟹揮舞利爪粉碎敵人的堅硬外殼,而是黑龜依仗渾厚防御,用那兇猛的龜口將敵人撕咬成一團爛肉,卻是誰也說不清得了。
遠遠望著對方的鼎盛陣容,烈狂焰也贊嘆說:“孤正帆帶兵,的確是有一套的。你們看,他的這個陣,不可單單是純粹的防御。事實上他的排兵布陣相當合理,重裝甲士,弓手,長矛兵,再輔以護衛甲車,典型的守中帶攻,一旦時機來到,隨時可以給對手以凌厲反撲。而進攻方一旦強攻對手,不但很難咬開對手的防御線,一個弄不好,還得把自己搭進去,撞個頭破血流。”
鴻北冥笑道:“由此可見,孤正帆到底是個守慣了的家伙,打慣了防御戰。不過可惜,這里不是寒風關,他那套憑險而守的習慣戰法,用得就有些不是地方了。”
烈狂焰點點頭:“也正因此,我才擔心和憂慮,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家伙膽子這么大,敢伸出腦袋來和我們玩這一手。”
鴻北冥立刻道:“烈帥,大戰之時,最忌諱的可就是猶猶豫豫,前思后想了。”
烈狂焰笑道:“那是自然,既然已經決定了要打這一仗,就怎么都要全力以赴。”
“請烈帥放心,此仗,我軍必勝。”
“希望如此吧。”烈狂焰淡淡道。
遠方,進攻的號角已經響起,驚虹人的騎兵已經開始向著天風軍移動了。
一場大戰,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