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霸業城傳出命令。所有回師勤王的軍隊一律回返,并下令除追擊部隊之外,其余各地不得再輕易出擊,以免再蹈火浴,西海兩城之覆轍。
由此可見,驚虹君主梁丘旭,或許還比不上蒼野望的鴻鵠大志,氣吞山河,但比起止水羽文柳,卻還是要強上太多
10月14日,鐵風旗在驚虹境內折騰了半個月后,驚虹人已經由最初的手忙腳亂,各自為戰,變成了齊心協力,通力合作了。此時,鐵風旗開始變得處境維艱,在他們的身后,追兵已然開始出現,而在他們的前方,側翼,各路重兵也紛紛調集起來,正在形成四面合圍之勢。
10月15日,在面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左右包抄圍攏的情況下,方虎終于決定不再突進,而是轉向東南,開始向寒風關迂回。
鐵風旗的這一舉動,大大超出驚虹人的預料,計劃中的包攏沒有成功,鐵風旗在這張大網合攏之前,搶先一步沖出包圍圈。
沖出包圍圈的過程中,鐵風旗遭遇了自進入驚虹以來的第一場惡戰,一支來自驚虹西部的軍隊,為數約六千人,與其遭遇。
激戰一天后,鐵風旗滅敵兩千,自損八百,雖將敵人擊退,卻遭遇到了自淺水清掌旗以來,除大梁城外最大的一次傷亡,方虎的道路上開始充滿了荊棘,而鐵風旗戰士已不足九千。
跳出包圍圈后,鐵風旗繼續向東南方挺進,在他們的身后,多達數十支驚虹部隊尾追而來,跟在方虎**后面的軍隊,已經高達十五萬之眾,而前方至少還有五萬人左右的軍隊,正在設法攔截,誓要將其永遠留在驚虹。
此時,離10月23日還有8天。鐵風旗在跳出包圍圈后,襲擊了附近一座城鎮,補充完十五日的糧草后匆匆離去。
他們知道,這將是他們最后一次有機會補充糧草了。
。。。。。。。。。。。。。。。。。。。。。。。。。。。。
拋下方虎一行注定艱險的道路不提,回過頭來再看,淺水清帶領的靈風,血風兩旗,卻在一片安寧詳和的日子中度過了這十多天,派出去前往尋找通向寒風關路徑的斥候隊,也在逐漸回歸。
接天山叢林,一處離藏馬谷只有二十里遠的隱秘谷地中。
一萬七千人的大軍正靜悄悄地隱匿在這里。
淺水清的禁口令與禁出入令在這刻發揮了巨大的功效,近兩萬人的部隊,幾乎沒有任何多余的喧嘩聲,即使是基層士官的傳令指揮,也都是小聲而悄悄地進行。風吹林濤的聲音如此清晰,仿佛海浪拍岸,帶著自然的喧囂。
為了保持部隊的絕對隱秘性,鐵血鎮這次帶的都是極易攜帶與食用的干糧,清水,與熏制好的臘肉等食品,可以直接食用而不必點火生煙。在谷外十里范圍內,則建立眾多警戒哨點,斥候們穿上普通農家的服裝,喬裝砍柴,捕獵,暗地里卻謹慎觀察著周圍動靜。
若有這一帶的樵夫或獵人靠近,能夠用言語騙過去的就盡量騙過去,騙不過去便立刻撕破臉面,將其活捉,帶回谷中。
還好,斥候們都事先經過了精心準備,目前為止幾乎沒有任何人懷疑他們。
當鐵風旗在方虎的率領下一路高歌猛進,惟恐別人不注意到他們的時候,這支部隊卻低調隱秘到惟恐有任何人發覺他們,直到那進攻之日的到來。
自進入驚虹之后,這些天來淺水清幾乎每天都要忙于軍事。別看只是隱藏,其他什么都不用做,惟其如此,才越發要注意細節問題。
一萬七千名士兵,就是共同跺一跺腳,這山林也得晃一晃。怎樣進入山林,才能不發出太大聲音,怎樣可以盡量減少暴露的痕跡而又不讓戰士們太過辛苦,怎樣掩去大部隊穿行時留下的痕跡,這些都是學問。